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聚焦  >> 正文

台商投身西北农业助民众增收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参考消息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西方媒体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经常引述高盛集团等国际分析师,或是中国美国商会、中国欧盟商会企业家的话,用各种数据来解读中国经济,认为大陆疫后经济复苏不如预期。但仍有商业嗅觉敏锐的台商抓住当地政府的优惠政策契机,在西北沙漠培育高经济价值的菌菇类农产品,不仅自己经商赚钱,也带动当地民众就业脱贫,达成双赢。

甘肃省武威市位处大陆西北,古浪县早年长期名列贫困县。自2011年起,古浪县开始实施大规模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将生活在祁连山高海拔贫困山区和生态恶化沙区、干旱区的贫困群众易地搬迁到黄花滩,政府辅导民众从事温室农业、养羊、种植玫瑰等,直到2020年正式宣告脱贫。

比起经济富裕的华东、华南,台商为什么愿意到西北的穷乡僻壤投资?钱建华来自台北万华,早年从事房地产生意,1999年随英业达集团副董事长温世仁赴甘肃兰州考察,投身扶贫公益项目。2019年1月和朋友合伙在古浪县干城乡成立正文菌业,用太空包技术生产菌菇。

报道称,钱建华善加利用当地政府推出的优惠政策,例如温室大棚由政府出资兴建,他只要支付租金承租即可。当冬天气温低,温室需要取暖时,电费也有补助。正文菌业在当地累计投资约1500万元人民币,现承租126个食用菌种植大棚和4座冷库,每座冷库占地均在2000平方米以上。

报道还说,在销售策略上,钱建华走反季节路线。像现在大陆南方正值夏天菌菇盛产旺季、价格便宜,他让工厂休息,等到南方菌菇生产进入尾声,他再开足马力生产,以求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并通过协议供货方式,将产品销往香港、深圳等南方城市。在种植策略上,钱建华培育目前市场上最夯的品种,例如富含胶原蛋白的黄金耳,还有价格较高的袖珍菇、口感脆嫩的姬菇等。

钱建华表示,工厂每年生产食用菌包400万袋,2022年销售额达800万元人民币,可带动当地贫困劳动力就业,平均每天需50人,最高峰时可达每天100人以上,为周边贫困户带来每月不低于3000元人民币的收入。

除种植菌菇外,最近钱建华的事业版图扩大,跨足有机肥生产,“因为整个古浪的养羊数量在全大陆数一数二,把羊群的粪便处理成有机肥,再度投入农业生产,形成循环经济,这是大陆现在要扶持的永续生态政策,我正是看中这一点”。(参考消息网

相关新闻
台商汪志哲云南扎“根”:我想种中国人自己的牛油果

【港澳台专线】台商汪志哲云南扎“根”:我想种中国人自己的牛油果   中新社德宏7月24日电 题:台商汪志哲云南扎“根”:我想种中国人自己的牛油果   “我在大陆做进口水果贸易20多年,总是购买商品然后卖掉,总觉得没有根。现在到云南种牛油果,终于实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情怀...

“这里的环境让人安心”——台商大陆“扎根”记

新华社昆明7月24日电(记者佟璐)滇西怒江之畔,云南八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汪志哲正在自己的牛油果种植基地观察牛油果长势。经过三年的试种期,今年9月,这批牛油果即将正式采摘。   时间回溯到1990年,27岁的汪志哲第一次踏足大陆。主修工厂管理专业的他,此行专程到表哥的公司帮忙,从此埋下了“扎根”大陆的种子。   随着大陆的发展,汪志哲慢慢做起...

为台商台企转型升级把脉问诊——“中国式现代化与厦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论坛成功举办

台海网7月13日讯(见习记者 钟艺华 实习生 李致新)社稷经纶,风云际会;群英荟萃,共商大计。7月12日下午,“中国式现代化与厦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论坛在集美厦门产业技术研究院举办。50多名专家学者围绕台商台企转型升级中的系列问题开展座谈交流。 本次论坛由厦门市台...

近50位专家、企业家探讨台企转型升级新机遇

台海网7月13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舒远)昨日,“中国式现代化与厦门台资企业转型升级的新机遇”论坛在集美举行,近50位专家学者、企业家参加本次论坛。   论坛围绕中国式现代化下厦门台商台企转型升级的机遇,推进服务台商台企转型升级的金融体系建设,推进台商台企转型升级的路径等相关议题展开精彩阐述。   据悉,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是厦门“一、二、三”战略规...

两岸一家亲 | 乐活在原乡:有家,有爱,有茶香

2010年,张元豪从台湾彰化来到福建长汀,接手父亲创办的茶园。在这里耕耘、扎根的他也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美好。 理工技术男张元豪,只身来到福建,扎进长汀的大山里,与零经验的茶产业日夜为伴。 每逢佳节倍思亲,直到她的出现。 当时的女友,现在的太太,在张元豪眼里,董仁花“是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