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聚焦  >> 正文

港台青年热议推动祖国统一:立足青年优势 做好“桥梁纽带”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华夏经纬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社成都8月27日电 (记者 王鹏)2022年全球华侨华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会27日在四川举行。多位与会港台青年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要立足自身优势,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为推动和平统一贡献智慧和力量。

立足优势 发挥青年力量  

扎根福建台湾青年、厦门启达海峡双创基地总经理范姜锋表示,多年来他帮助超500个台湾青年创业项目落地,“登陆”台湾青年思想多元,观点新颖,更容易接受新事物,能把大陆发展的故事传递到台湾。他带领自己的团队建立了在台湾的自媒体矩阵,正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的真实状况。  

“青年本身有干劲有活力,推动和平统一需要年轻人打头阵。”四川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主席肖曦清认为,无论是在大陆(内地)发展的台湾青年还是香港青年,大家都深切认识到了这里的发展机遇,推动和平统一,完全可以用事实说话。  

台湾中华青年经贸交流协会理事长李伟国在大陆打拼多年,曾先后在北京、成都、珠海等地创办孵化器,与台湾创业青年联系紧密。他说,在当前两岸局势下,台湾青年更要有责任感和使命感。  

“青年是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通过我们的介绍与带动,能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祖国大陆的发展。”李伟国说,虽然现在因疫情稍有不便,但两岸青年的交流势不可挡,希望两岸青年同心同行,进一步推动和平统一。  

两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  

肖曦清表示,越来越多两岸及港澳青年正看到一个趋势——香港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台湾的发展也会与大陆愈发密切相关。因此越来越多人来大陆(内地)学习工作,并积极参与推动两岸及港澳交流交往。  

肖曦清举例,他在四川大学就读时,学校并无港台青年社团,他因此创建了香港文化协会,后来学校有了海峡两岸青年互助协会、四川高校香港学生联合会,目前也在筹建四川高校台湾学生联合会。“从我个人的经历来看,青年团体的力量越来越大。”  

范姜锋观察到,近两年两岸往返有所不便,新来大陆的台湾青年减少,但在大陆扎根的却更多,“他们的发展越来越好”。  

“在大陆这几年,你会发现,两岸融合发展是大势所趋。”李伟国说,一些台湾青年“登陆”发展事业后,还在大陆成家立业,“大陆不只是一个发展事业的舞台,也是人生的第二家园。”  

做好两岸“桥梁纽带”  

李伟国表示,在推动和平统一的进程中,两岸交流势必更加热络,在大陆发展的台湾青年更要发挥自身优势,做好“桥梁纽带”,带动更多台湾青年“登陆”。  

“我们有责任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祖国发展,让更多人融入大陆。”李伟国举例,大陆正全力推动乡村振兴,台湾在这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和人才,台湾青年抓住机遇,大有可为。  

范姜锋表示,除了做好“桥梁纽带”,还要帮助台湾青年找到适合发展的产业,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支持。  

“作为香港青年,我们要把‘一国两制’在香港的成功实践告诉身边的台湾青年。”肖曦清认为,香港青年还应在恰当的时机向国际社会介绍“一国两制”政策及和平统一愿景,更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台独”分裂。  

台湾中华两岸和平发展联合会创会主席蓝博洲指出,在推动和平统一的过程中,要向台湾民众讲清楚台湾问题的历史经纬,“在历史教育上,我们尤其要帮助台湾青年认清历史,从而体悟台湾与祖国不可分割、命运与共的关系,唤醒统一意识。”

相关新闻
“文学交流能为两岸青年提供精神力量”

图为嘉宾向台湾青年赠送文学书籍并合影留念。 “文学交流能为两岸青年提供精神力量。”光大金融租赁公司转型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台青黄柏翔在参观北京市西城区十月文学院时,发现文学展板上好几位两岸名家,都让他备感熟悉和亲切。他还告诉记者,自己对《西游记》十分感兴趣,期待未来能聆听相关解读讲座。 十月文学院台湾青年驿站近日举办揭牌仪式,30余名在...

漳州创新检测手段 对32座桥梁进行全面“体检”

▲工作人员给桥梁做“肠胃镜”检查 ▲工作人员启动“八爪鱼医生”检查桥梁缆索   台海网8月1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赖雅红 通讯员 吴益超 文/图)近日,漳州市市政工程中心创新检测手段,通过“肠胃镜”窥探、“八爪鱼”缆索机器人等技术手段,对安然人行天桥、战备大桥等32座桥梁...

新党举办创党29周年庆祝大会,国台办: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积极贡献

【环球网报道】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答记者问。 问:近日,新党举办创党29周年庆祝大会,请问对此有何评论? 答:新党成立29年来,旗帜鲜明主张两岸和平统一,坚定坚持一个中国,坚决反对“台独”,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相信新党也必将在今后的两岸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我们愿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继续同包括新党在内的岛内各...

“敬待”逝者,“烛照”生者——一个90后台湾青年的特殊坚守

你能想像人前鲜衣怒马的少年,人后拿起画妆刷为遗体美容么?你能想像一个中科院博士,拿着流水牌为逝者家属精心策划身后事么?这就是潘柏铨,此只一家别无分号。 来自台北的他,现在江苏无锡市经营着当地第一家“生命会馆”,专门为身故之人提供定制化的现代殡葬服务;同时,他还坚持集合更多的台青力量,关爱孤寡老人、资助贫困儿童,投入到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中……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