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台湾书画艺术工作者北京行:在历史洪流中找灵感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电  “从甲骨文到书法再到篆刻,中华文化贯穿行程,我看到了更壮阔的历史洪流,是对从前所学知识的复习和更正,也产生新的体悟和见解。”谈及即将结束的大陆行,台湾艺术工作者罗慕恩25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感慨。

 

  23日至26日,37位台湾书画艺术工作者受全国台联之邀走进北京,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国家版本馆,漫步故宫博物院、颐和园,与大陆书画界人士交流、切磋。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古代中国陈列”,罗慕恩说,不管经过多少年,涵养了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始终不变,反而愈加深远。台湾画家刘婉如则拿起手机不停拍摄,直言“根本看不够”。

  “这个‘冰箱’可不简单,夏日可制冷,冬日能温酒。”细细端详出土于著名的曾侯乙墓、距今两千多年的战国青铜冰鉴,刘婉如认为,这件酒器兼具实用性与艺术性,结构别具匠心,纹饰繁复精美。另一件吸引她目光的,是东汉的击鼓说唱陶俑。陶俑举槌欲击,笑意盈盈,姿态生动,刘婉如称赞其颇具神韵,带来不少创作灵感。

  刘婉如自幼对绘画感兴趣,擅长花鸟。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两岸书画艺术交流笔会上,她所作《鹊喜富贵》受到两岸同道好评。画中几簇牡丹争相怒放,两只台湾蓝鹊伫立枝头,交相辉映。她希望借画作传递两岸同源的意涵。

  来自嘉义的林姿吟练习书法有30余年,钟情小篆,此行在博物馆和古迹见到不少书法作品,有的灵动飘逸,有的庄重典雅,给她带来书写运笔的启发。她认为,写字是与古人对话的方式,临帖时常能体会古人彼时的所见所感,“就像王羲之所言,‘游目骋怀’,‘信可乐也’”。

  “书画家们常年浸润于笔墨书香,他们更理解中华文化的深邃。”活动发起人之一、台湾中华文化教育交流协会理事长巫倩怡说,此行牵动了台湾艺术界人士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期待将目之所及化作养分,挥洒出更精彩的作品。(来源:中新社 记者 朱贺)

相关新闻
两岸太极人以武会友 共绘新“交集”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题:两岸太极人以武会友 共绘新“交集”   24日早晨八点刚过,北京园博园便已人声鼎沸。各个太极拳流派分别占据园区一隅晨练,陈氏太极踢跳冲拳怒喝力道十足,杨氏太极搂膝拗步舒缓连绵;另有耍刀、舞枪、弄棍、甩鞭的武术爱好者训练,不时发出呼啸的破空声。园区的盛况让来自台湾云林县太极拳协会的张立臻眼花缭乱。   当日,2024全民太极大...

两岸生命健康产业“双向奔赴” 核心仍为“人本”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在第27届京台科技论坛未来科技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分论坛上,两岸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就各自研究领域作最新科研成果汇报和交流研讨,共同探索生命健康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 9月20日,第27届京台科技论坛未来科技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分论坛在北京经济开发区举行...

黄埔军校同学会中秋茶话会在北京举办

黄埔军校同学会中秋茶话会9月13日在北京举办。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陈知庶出席活动并讲话,部分在京顾问、理事,及黄埔亲属、机关干部、媒体记者等共80余人参加活动。   陈知庶代表黄埔军校同学会向广大海内外黄埔同学、理事和亲属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福。他表示,每逢佳节倍思亲。一水之隔、咫尺天涯,我们更加思念台湾同胞,也更加期盼早日团圆。民进党当局...

第九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在京举行

人民日报北京9月12日电 第九届两岸和平发展法学论坛11日在北京举行,两岸法学法律界近百位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围绕“加强法学交流合作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主题研讨交流。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所属的海峡两岸关系法学研究会主办。   中国法学会党组书记王洪祥会见与会台湾嘉宾时表示,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始终一脉相承、心手相连、守望相助。中国法学会高度重视两岸法...

从卡萨布兰卡到北京 摩洛哥骑行者200余天穿越15国

伊本·白图泰是14世纪摩洛哥著名旅行家,他曾经沿古丝绸之路到访中国,沟通了中国与阿拉伯世界以及非洲的联系。 现年70岁的摩洛哥著名自行车运动员卡里姆·穆斯塔怀着对中国的向往,决定追随这位伟大旅行家的足迹。 今年2月,卡里姆·穆斯塔骑自行车从摩洛哥卡萨布兰卡出发,经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