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9日引述台湾联合新闻网27日报道,2022年坠崖式衰退的台湾地区自行车业,今年上半年迎来出乎意料的发展。台湾地区两大自行车巨头巨大、美利达股价已经先行喊涨,回到疫情前的高档。
巨大前7月累计营收448亿元新台币,年减8%;美利达累计营收184亿元新台币,更较去年同期只掉1%,第二季度的毛利率还创新高,逼近老大哥巨大。
当主要市场欧洲、北美忙着把库存品打到骨折出清时,中国大陆消费者却捧着大笔银子要买最新自行车。他们不要普通代步的自行车,而是要5000元甚至超过1万元人民币的中高端以上专业公路车。
庞大的需求不只吃掉中国大陆本地的库存。“有品牌在欧洲销不掉的,就运回国把它卖掉。”台湾地区车架大厂野宝科技董事长林柏维观察。
疫情时,中国大陆在台湾地区两大车厂的营收占比,不过就是逾10%。3年来,中国大陆业绩一路“超英赶美”,现在在两大车厂巨大、美利达的集团营收占比已达三分之一,超越北美、剑指欧洲。
巨大发言人李书耕指出,过去,公司的中国大陆厂区除了供应内销市场外,还制造外销车款,现在“光是中国大陆内需就足够养活中国大陆厂”。
美利达高管郑文祥认为,这代表中国大陆已达到发达国家发展成熟自行车运动市场的条件,“现阶段还只是刚开始。”当骑车不再只是代步而是休闲运动,消费者的预算就会拉高,还要各种自行车配件。
根据中国大陆自行车网站“美骑网”发布的调查,中国大陆自行车运动人口中,近七成是18至40岁,超过九成是男性。
反观台湾地区整体,自行车上半年整车输出同比衰退六成、电动自行车衰退五成。即使有中国大陆挹注部分高端车订单,其他市场跌幅还是太多。
中国大陆接下来的市况成长,也得留意竞争者。台湾地区自行车链条大厂桂盟董事长吴盈进指出,大陆自行车品牌趁这波商机壮大,同时带动一批大陆零件供货商发展,也开始把野心放向海外中高端市场,像大疆今年在欧洲自行车展上就展出电动自行车系统,“台厂随时都要步步为营”。
8月6日,市民在太原滨河自行车道骑行。(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