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重逢《牡丹亭》”台北邀人“入梦”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新华社台北11月27日电(记者刘斐、石龙洪)由上海大剧院出品的昆曲“重逢《牡丹亭》”24日至26日在台北一连三天演出三场,邀观众共赴一段“至情”深梦。

  11月24日,饰演柳梦梅的张军(左)与饰演杜丽娘的单雯谢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该剧中杜丽娘、柳梦梅分别由来自江苏南京的昆曲闺门旦演员单雯、上海的昆曲小生演员张军饰演,二人均为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主创团队中则有多人来自台湾,包括制作人林恺、编曲李哲艺、服装设计赖宣吾等。

  “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24日晚首演时,单雯一亮相,便是满堂彩。时隔五年再次来台演出的她受访时表示,台湾的观众非常会看戏,与台上演员呼应的点很到位,演出氛围十分好,“很喜欢在台湾演出的感觉”。

  《牡丹亭》是四百年来戏场上最著名的一个梦,原著作者汤显祖说:“因情成梦,因梦成戏。”书生柳梦梅邂逅少女杜丽娘,二人一见倾心,从此魂牵梦萦。杜丽娘伤情而死,葬在后花园梅树下,自画像藏于太湖石底。柳梦梅赴京赶考,捡到杜丽娘画像,掘墓开棺。杜丽娘起死回生,二人终成眷属。

  林恺说,梦是一切戏剧的灵魂,是一切戏剧的开端,或许也是一切戏剧的终点。“好梦值得做千百回,因为每次都会不一样,梦指引我们在戏剧这条路上兜兜转转、步履不停,寻求着它的穷尽,或者奔向它的无穷。”

  该剧在形式上,运用镜面、灯管、各种色调灯光,使原本大白光的戏曲舞台上,呈现出层次丰富的视觉效果,同时又妥帖地为角色营造出沉浸式的表演空间;在内容上,以原著《言怀》《玩真》《魂游》《幽媾》《冥誓》《回生》为主,以出人意料的方式融入《惊梦》《寻梦》《拾画》等名折。

  导演马俊丰表示,这一次创作力求最终呈现契合时代审美、与当下情爱观念休戚相关而又与原著精神一脉相承。非常希望这版《牡丹亭》同剧场中的观众“重逢”时,能够带给观众超越时空、超越过往的极致体验。

  “重逢《牡丹亭》”由曾获曹禺剧本奖的罗周编剧,在折子戏串演的传统形式之外,创新地呈现以“至情”冲破“生死梦中”循环的动人故事,使得经典与当代同频、传统与青年共振。

  单雯认为,编剧换了一种与传统不同的叙事顺序,从一个新的视角解读《牡丹亭》,既呈现了经典和精髓的内容,又有切合年轻人喜好的表达,而干净优美的舞台设计能够让演员淋漓尽致地展现原汁原味的昆曲艺术。

  在戏剧行业从事行政工作的台北市民陈小姐看过演出后表示,编剧设计了“梦中梦”的结构,让两位主角的亮相就是双人梦境的重叠,使得他们的相遇不是巧合而是因果羁绊,符合年轻人口味。编曲也令人耳目一新地融入了西式音乐,让传统变得流行起来。

  11月24日,昆曲“重逢《牡丹亭》”演员谢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11月24日,饰演杜丽娘的单雯谢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11月24日,饰演柳梦梅的张军(左)与饰演杜丽娘的单雯谢幕。新华社记者 刘斐 摄

相关新闻
18载坚守非遗梦 昆曲木偶新传承【组图】

孙菁(右)和施锦芳在苏州市吴江区七都镇一处公园内排练(4月18日摄)。   2023年5月18日是中国昆曲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2周年纪念日。在江苏苏州,有一种特别的昆曲表演形式,它就是昆曲木偶。江苏苏州吴江七都提线木偶,俗称...

缘起《牡丹亭》相约在遂昌 遂台两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动举行

遂台两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动(图片来源:丽水市台办)   据中国台湾网4月18日报道 4月的遂昌,“姹紫嫣红开遍”。16日上午,遂台两地昆曲曲友交流活动如期举行。台北昆曲研习社社长韩昌云,台湾戏曲表演艺术家、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周象耕,台北昆曲研习社副社长李冬龄等多位台湾昆...

上海:历史建筑“变身”新昆曲舞台【组图】

4月14日,“昆曲王子”张军(右)与小演员同台演出。   4月14日晚,“水磨新调”新昆曲系列音乐会在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四川北路的海派潮流地标“今潮8弄”上演。昆曲艺术家张军携手多位戏曲艺术家、青年戏曲演员和音乐人,在优秀历史建筑“三联排”呈现的多维立体舞台,演出了一系...

两岸昆曲交流30年 大陆泰斗蔡正仁描绘新愿景

中新社北京11月14日电 题:两岸昆曲交流30年 大陆泰斗蔡正仁描绘新愿景   “互相学习、交流,共同唱好、学好昆曲,我认为两岸都负有很大的责任。”著名昆剧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蔡正仁日前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回顾两岸昆曲交流往事,描绘未来持续交流的愿景。   蔡正仁,1941年出生,上海昆剧团原团长,师承俞振飞、沈传芷等昆曲名家,专工小生,曾获第四届...

扬古韵 鸣今声 京城会馆更“有戏”

正乙祠戏楼大门前。记者 郑娜摄   在北京,若要体验京味文化,首选前门。前门地区历史文化悠久,历史遗迹、文物众多,其中就包括诸多会馆旧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现存会馆建筑57座,列入国家、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的11座。   如何更好地利用会馆这份独特的文化遗产?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