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闽台悠悠歌仔戏:曲同调 语同音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新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早年台湾歌仔戏萌芽时期所演唱的曲调,都是由福建流传过来的锦歌发展而成的。”台湾宜兰人陈建铭在他撰写的《锦歌过海成歌仔》一文中这样描述。

  据载,锦歌是流传于漳州及周边地区的民间艺术。300多年前,大量漳州人随军入台,带去了家乡的锦歌、车鼓弄等,为解思乡之情,逐渐将其搬上舞台,在清末民初的宜兰演变为台湾歌仔戏。

  曲调柔和、锣鼓铿锵……中新社记者近日走进福建省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的排练大厅,看到不少戏迷正参加暑期“歌仔戏(芗剧)、锦歌爱好者”传习班公益培训活动。

7月25日,在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排练大厅,不少戏迷正在参加暑期“歌仔戏(芗剧)、锦歌爱好者”传习班公益培训活动。 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20世纪20年代,台湾歌仔戏班渡海回闽,歌仔戏因此回传漳州。抗日战争时期,歌仔戏被迫停演。为避免这项传统艺术就此消亡,漳州人邵江海等老艺人将其发展为闽南改良戏,重新在漳州唱响。后因发源于芗江流域,该剧种被称为“芗剧”。

  在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副主任郑娅玲手中,一张印有“大陆歌仔戏回娘家”字样、在台北火车站六楼演艺厅演出的宣传单,已珍藏近30年。

  “我们唱的锦歌,就是台湾乡亲唱的歌仔戏。”郑娅玲说,1995年,漳州市芗剧团一行近70人受台湾业者之邀,带着《吕蒙正》《吕洞宾与白牡丹》等八台好戏赴台。

  “许多台湾观众汇集到宜兰的文化中心广场”,郑娅玲对赴台演出记忆犹新。其间,两岸歌仔戏界进行了多种形式的交流比较,最引人注目的是漳州芗剧团与台湾兰阳歌剧团联袂演出的邵江海力作《谢启娶妻》。

1995年5月,台湾艺人白冰冰(右三)在台湾中华电视台演播厅主持漳州歌仔戏团赴台演出的宣传活动时与郑娅玲(左四)一行合影。(受访者供图)

  为什么歌仔戏起源宜兰而非台湾的其他地区?宜兰县志记载,该县98%人口是以福建漳州漳浦为主移民族群,漳州人的“吃饭配鲁(卤)蛋”“死鸭硬嘴脾”“娶某做大舅”等上口腔(闽南语),是漳州与宜兰民间通用的口头语。

  因此,台湾文艺界认为:宜兰是台湾歌仔戏的诞生地,其开基祖、著名歌仔戏艺人“歌仔助”祖籍就在漳州漳浦,其唱腔道白,无一不是地道的漳州锦歌调。

  从漳州锦歌到台湾歌仔戏,再到闽南改良戏和芗剧,锣鼓同声,弦管同调,语言同音。许多台湾歌仔戏演员到漳州寻根,想再次学习扎实的唱腔基本功,而大陆的芗剧团也纷纷在灯光、舞美、服装、造型、乐器上改良提升,以符合当下审美。

5月12日,漳州市歌仔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青年演员在漳州古城公益演出。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摄

  如今,在保护传承好传统剧目的同时,以新版《保婴记》为代表的原创歌仔戏纷纷登上舞台。“新版《保婴记》以‘爱’贯穿全剧,是发生在古代闽南乡间众人互助保婴的传奇故事。”郑娅玲说,她们还编排现代戏《谷文昌》《华侨女英雄李林》等,拓展芗剧的时代内涵。

  在漳州,闽南师范大学的台湾教师李姿莹,同样在为学校的歌仔戏社团编创新戏。近期,她结合漳州本地特色创作了《九龙江与水仙花》,接下来还将创作以台湾雾峰林家为主题、具有两岸元素的歌仔戏。

  “未来我们会更好地带领高校学子进行戏剧创作,同时很希望台湾演员到大陆来交流,或者大陆演员到台湾去演出,”李姿莹说,“艺术创作的生命力要在交流中迸发。”(中新社记者 张金川)

相关新闻
漳台大广弦:一曲弦声 跨越海峡觅知音

吴顺南手工制作的大广弦 大广弦配乐下的芗剧《山伯英台》山伯临终片段(资料图片) 漳台大广弦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吴顺南在制作琴筒。 芗剧(歌仔戏)是全国360多个地方戏剧中唯一横跨海峡的剧种,有别于其他剧种,“哭调”是芗剧(歌仔戏)最具特色的唱腔,而配乐总是离不开大广弦...

歌仔戏《侨批》在榕开启全国巡演

8月16日,第十六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国家艺术基金2020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滚动资助项目——歌仔戏《侨批》在福州海峡文化艺术中心开启全国巡演。 《侨批》剧照。(主办方供图) “侨批”是海外华侨华人寄回家乡的信,是一种银信合一的特殊寄汇方式。歌仔戏《...

薪火相承 台湾歌仔戏邀观众客串 增加吸引力

图: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副主任庄海蓉的旦角扮相。\受访者供图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 两岸厚植的闽南文化,为歌仔戏的传承提供了深厚基础。为了吸引年轻人,台湾歌仔戏会在舞台上加入声光电等现代元素,甚至融入武打片中惯用的威吔,还有森巴舞、国标舞等多元形式。台湾戏曲学院原副...

歌仔戏根在大陆 形成于台湾 一声戏腔 两岸共鸣

图: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副主任庄海蓉(右)曾演出歌仔戏《刑部审妻》。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 福建省歌仔戏(芗剧)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郑娅玲有一本笔记本,粉绿色皮质封面早已斑驳、爆皮,留下了岁月的痕迹。这是她第二次赴台湾演出时,台湾歌仔戏同行所赠。翻开扉页,郑娅玲手书人...

歌仔戏传承“老带新”:乡音袅袅情牵两岸

“新生代演员青黄不接,地方剧种普遍面临着这个问题。”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主任(前身为:厦门市歌仔戏剧团)林德和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第十六届福建省戏剧水仙花奖决赛自3月1日鸣锣开赛,按照赛事安排,本次决赛为期12天。7日当天,厦门艺术学校和厦门歌仔戏研习中心的参赛演员在福州市福茗戏苑亮相,袅袅余韵间,浓郁的闽南乡土气息扑面而来。   歌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