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两岸青年环骑北京:广交朋友,感受文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新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第一次骑行就挑战二十公里,我还蛮紧张的,希望可以完成这个挑战!”谈起即将开始的环京骑行,首次来北京的台生陈小娴难掩激动,哪怕天空还飘着细雨,她却表示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出发了。

  “2023京台青年环骑大北京”活动13日正式开启,30余名京台青年将用8天时间骑行700多公里,途经16个行政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入了解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13日下午,两岸青年共同参与了海淀段骑行。

7月13日,“2023京台青年环骑大北京”活动正式开启。 中新社记者 张杨彬 摄

  “想要认识更多新朋友,这是我来参加这次活动的一个重要原因。”闽南青年曾艺贤是“骑龄”一年半的新晋“骑友”,来京多年,乡音未改,他对台湾青年倍感亲切,“我们的很多习惯都一样,听他们说话感觉好像到家了”。

  目前任教于北京大学体育教研部的台青陈文成也是一位骑行爱好者。他对记者说,“在胡同可以感受充满‘儿化音’的老北京气息,而隔了一条街就能看到现代化的高楼林立”,用车轮和踏板感受北京是一种很特别的方式,可以更为极致地感受城市的特色与温度。

  工作生活12年,陈文成见证了北京方方面面的变化。他认为,体育不仅是一个促进两岸青年交流的“加速剂”,更可以通过骑行、慢跑等运动,让台湾青年深入了解大陆,了解城市特色,了解高质量发展,让同胞们明白“为什么如今大陆如此进步的内在原因”;让更多台湾青年知道,祖国大陆有巨大的发展舞台和发展空间。

  北京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哲彬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之一,面对细雨蒙蒙的天气,感慨“台湾的天气是多雨多变的,但在北京很少碰到下雨天。所以今天遇到这场雨,倍感亲切,两岸都是我的家。”

  陈哲彬介绍,本次京台青年环骑大北京延续了2018年京津冀两岸青年京沪公益骑行活动。他感慨道:“走路很慢,开车很快,相比之下,用双轮丈量祖国大地,是最贴切的,也是最接地气的。”(中新社)

相关新闻
两岸青年闽北鉴赏建盏品味建茶 传承中华传统文脉

两岸青年制盏。 叶国宝 摄   中新网南平7月2日电 (张丽君 叶国宝)“2017年首次踏足大陆,首站我就到建阳。”台湾艺术手作陶坊老师杨钦能的事业,70%跟建盏息息相关。他认为,巅峰时期的建盏遗留的文物影响至今,自己的作品也许成就难以超越古人,但肯定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精进。 ...

两岸青年福建建阳赏茶盏品宋韵 体验中华传统非遗文化

【解说】展示中心内,台湾嘉宾们认真听着关于建盏的介绍,不时询问拉坯、上釉等制作技艺。眼前的一件件建盏精品,让他们赞叹连连。这是记者6月30日在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建盏文创园内见到的一幕。当天,第三届闽台青年(建阳)茶盏文化节在此拉开帷幕。近60名台湾嘉宾与会,赏茶盏品宋韵。   【解说】始于宋代的建盏产自建阳,是宋代八大名瓷之一的黑瓷代表。2011年,...

“酷大叔”一张桨板纵贯京杭大运河 他还曾经210天骑行16国

旅途中的宋立伟。   47岁的福州市闽侯县人宋立伟是许多人眼中的“酷大叔”。近日,他在一场分享会上讲述了自己历时70天,用桨板纵贯1800公里京杭大运河的精彩故事。他曾在两年内骑车从4条路线进藏,也曾从三亚一路向北骑往漠河。他还曾耗时7个月,从福州一路向西骑行,重走“陆上...

厦门:粽香传亲情 两岸青年“沉浸式”体验好家风

两岸青年参观莲塘别墅(集美烟草区局供图) 闽南特色的红砖古厝间,透过镂空木雕、砖雕,推开门去感受好家风的吹拂。6月20日,两岸青年相聚位于厦门市海沧区的莲塘别墅,在这个海沧规模最大的、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群落中,畅聊两岸家风。 据了解,莲塘别墅于清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二年...

两岸携手共话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台海网6月2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 通讯员 吴兆磊)昨天,2023海峡科技专家论坛分会场——海峡两岸能源电力融合发展论坛在厦门举行。两岸近300位从事能源研究和管理工作的行业协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能源企业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科技工作者参会,在现场进行学术交流和技术研讨,携手共话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能源转型发展。   本次论坛以“共建新型电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