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省级非遗项目“闽台青草药”保护单位青礁慈济北宫
台海网6月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李雪梅)青草药与中药有什么区别?小满节气应当如何养生?动手制作青草药膏与防疫香囊,趣游青草园,识百草、集百草,当一回采药人……5月31日,由海沧区委台港澳办、海沧团区委、海沧街道党工委主办,海峡导报社承办的“青春作伴 相约海沧——海沧区两岸青年非遗体验汇”活动上,海沧区两岸青年代表共同走进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闽台青草药”保护单位青礁慈济北宫,现场沉浸式体验感受青草药文化的魅力。
传承千年的青草药是中医药的一个支脉,是两岸共同信奉的“医神”保生大帝吴夲在中医药基础上,融入闽南独特的地气物候认知和民间养生治病的医药实践,青草药故以简、验、便、廉著称。
海沧区慈济北宫青草药园种植青草药500种左右,是闽台品种最丰富的青草药园,2022年“闽台青草药”升级为省级“非遗”。
活动包含“趣话青草药、趣游青草园、趣识青草药、趣玩青草药、趣尝青草药、我为青草药代言”6个环节,两岸青年们在互动中对闽台青草药加深了解,也增进了友谊。
来自台湾云林北港的郭子嘉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早在2008年便来到大陆求学读书,目前是厦门长庚医院中医科执行主任。谈起家常实用性青草药和医用中草药,郭子嘉显得兴趣盎然。“青草药我们看到的是鲜品为主,而中草药则是干品更多。青草药在台湾的地位还是相当高的,知道海沧有这个传习点后,我会带着我们科室医师来培训学习青草药的专业知识。”
“两岸对青草药的运用有相似之处,如制作药膏驱蚊、制作点心药食结合。”作为台胞家属的郑海燕2004年便选择在海沧定居。她告诉记者,通过这次活动,更加了解两岸青草药文化,对中草药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青草药在古时候是非常璀璨的,近几十年来,青草药文化传承有点青黄不接。”厦门海沧保生青草药传习中心非遗传承人许子贤向记者坦言,希望通过推广闽台青草药文化,让老百姓在阳台、院子重新种起青草药。经过了这几年的努力,许子贤惊喜地发现,青草药的“粉丝”增加了。“我们也希望通过青草药这一载体,把两岸的传统文化更好相联结,同时将青草药发展壮大,不断将青草药文化带进社区、学校各个单位等,让青草药能更好地保护百姓健康。”许子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