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件事,专家呼吁台湾青年要敢说敢做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7月11日给参加海峡青年论坛的台湾青年回信,勉励两岸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携手打拼。对于收到回信,与会的台湾青年们心潮澎湃,感到意外又惊喜。
中国社科院台湾研究所副研究员陈桂清认为,参加海峡论坛的台湾青年之所以发自内心地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也可以说是“两感”。
第一感是“获得感”。台湾青年从海峡论坛、从两岸交流的过程当中,真正的与大陆结缘,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感受到了祖国大陆给台湾同胞在工作、学习、生活所带来的种种便利优惠,台湾青年在大陆拓展事业舞台的同时,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更收获了两岸同胞之间一家亲的热切情感,真正融入了祖国大陆的发展当中。这份获得感是激发台湾青年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根本原因。
还有一份就是“责任感”。当前两岸关系紧张动荡,台湾青年仍然能够挺身而出,愿意加入两岸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当中,他们心里都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是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青年是民族的希望,伴随大陆发展,台湾青年感受到了肩上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责任,愿意加入到共圆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来。正是有“获得感”和“责任感”,才促使他们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下这封感情真挚的信。
习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提到将为两岸青年互学互鉴创造良好条件、提供更多便利,还期望他们向更多台青介绍大陆,共同参与到民族复兴当中,台湾青年应该如何回应这份期盼?陈桂清呼吁,台湾青年既要大胆地说出来,也要勇敢地做出来。
要勇敢地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说出来,说出对大陆的真实认知,通过口耳相传或者在岛内的报纸、广播、电视、新媒体上大胆地说出两岸交流的故事,让更多台湾青年了解大陆,引导台湾同胞看清大陆发展的事实和真相,看清两岸关系发展祖国统一的历史大势,引导广大台湾青年、台湾同胞到大陆追梦逐梦和圆梦,寻找更多精彩故事。
要勇敢地做出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希望台湾同胞同大陆青年一样同心同行、携手打拼,锲而不舍、驰而不息,让青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进程中绽放异彩”,这需要台湾同胞融入祖国大陆发展进程,踏准时代发展步伐,真正的以身作则,投身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来。很多台湾青年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当中,只有说和做结合起来,才能够推动两岸关系朝着光明大道继续前进。
今年的海峡论坛算得上是如期举行,哪怕在去年受疫情阻碍的情况下,海峡论坛仍克服重重困难在年底举办,大陆为什么一直要坚持举办海峡论坛等两岸交流活动?
陈桂清认为,举办海峡论坛是顺民心之事。无论是亲绿的中华亚太经营协会民调,还是台当局陆委会6月份最新民调都显示,有将近八成的台湾民众支持在疫情稳定之后有序恢复两岸交流。在这样的背景下,祖国大陆坚持举办海峡论坛这样的民间交流活动,就是顺应两岸的主流民意。
海峡论坛作为两岸最大的民间交流平台,诞生了非常多的两岸交流故事,也产生了很多便利台湾同胞的优惠措施,有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助于维护台湾同胞的福祉和利益,这样的一件好事大陆当然是会坚持做的。
“我们不能说遇到两岸交流的阻碍,我们就不去做这些顺民心之事,面对困难和挑战,面对打压和阻止,我们要以更加坚定的勇气克难前行,推动两岸交流更上新台阶”,陈桂清说,面对目前新冠疫情蔓延,以及民进党当局的打压,大陆坚持举办海峡论坛,就是要以逆水行舟的气势来不断地推进两岸关系克难前行,
海峡论坛是两岸重要的民间交流途径,相较于民进党当局等阻挠两岸交流的势力,大陆敞开怀抱、热切欢迎台湾同胞从基层治理到文化经济全方位的交流融合,并未抗拒来自海峡对岸的成果和声音。陈桂清认为,民进党当局极尽打压阻挠之能事,而大陆方面敞开怀抱,欢迎各路来宾,在推动交流这件事上,两岸态度高下立判。
两岸是一家人、是骨肉相连的兄弟,不管发生什么情况或者遇到什么困难,祖国大陆始终将台湾同胞视为一家人,愿意为台湾同胞在大陆的学习、创业、就业、生活提供更多的一个便利,这是发自内心地将台湾同胞当做自己人、家里人来看待,才会有了今天的敞开怀抱。
习近平总书记提到,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两岸同胞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陆出台对台政策、开展两岸交流、推动两岸和平发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两岸人民的福祉和利益。正是有了这样的理念,才会使得大陆始终敞开怀抱,愿意促进两岸交流、倾听台湾同胞的真正心声,愿意和台湾同胞分享发展机遇,当然也愿意给台湾同胞提供更好的就业、创业、学习、生活的便利。
大陆始终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精神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宗旨和理念,推动两岸关系克难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