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台商西迁落户甘肃:让两岸“新农人”同致富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社兰州9月23日电 题:台商西迁落户甘肃:让两岸“新农人”同致富

  中新社记者 丁思

  走进戈壁滩的果蔬大棚,观察室内温度,轻触挂满枝头的果实……23日是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扎根甘肃武威市古浪县戈壁滩近两年的台湾“新农人”古耀堂,忙碌地穿梭于大棚内的过道间,“像呵护孩子一般管护着农作物”。

  “我很喜欢农业,最大兴趣就是在土地里试种一些新品种。”古耀堂23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20世纪90年代,他曾在大陆的山东、云南等地从事农业外贸种植,将西兰花、彩椒、蘑菇等优质农产品卖到了世界各地。2006年因个人身体原因,返回台湾休养10多年。去年初,经一位在古浪种植食用菌的台商引荐,重燃“做农夫的心”。

 

  “农业是很漫长的投资,需要点点滴滴的积累和呵护。”在63岁的古耀堂看来,昼夜温差大、光照时间长是当地发展农作物的优势,但“棚内温度下降快,保温无法持续”等劣势也相继显现,“这就需要科技来驯化它,需要农夫不断累积经验,探索台湾精致农业和大陆丝路寒旱农业技术的结合”。

  经过一年多摸索,古耀堂目前已在古浪建设200多个日光温室大棚,主要种植彩椒、番茄、甜瓜等果蔬,并将台湾红心火龙果成功种植在戈壁滩上,今年成功挂果并很快被“订购一空”。这些果蔬还搭乘中欧班列,发运至俄罗斯等国家。

  “取得这些成果来之不易,我们更希望将其分享给当地农民,一起来共同致富。”古耀堂说,每到果蔬采摘季,周边有百余位农妇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他还将种植技术教给当地农民,让他们当起大棚的“技术管家”。

  甘肃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发展“现代丝路寒旱农业”拥有多重潜能。因具有干旱高寒、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特点,使农产品兼具绿色和有机的品质优势。甘肃现已形成“一带五区”和“牛羊菜果薯药”六大重点产业的现代丝路寒旱农业产业体系。

  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被包括古耀堂在内的大批台商“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更吸引不少台商“向西转移”来发展养殖业。

  “我们在青岛养鸡已有8年,因台商引荐说西部发展农业机遇众多,让我们越早来越好。”43岁的台企甘肃好鲜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永瑞说,除了将台湾中草药养殖技术推广到大陆西部,该公司还推动适用技术研发、儿童自然教育等多方面的公益项目,帮助当地民众一起致富,重建乡村和城市社区和谐发展。

  台企甘肃正文菌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古浪已有2年多,带动了周边诸多村民实现了稳定就业。在该厂打工的古浪村民杨国峰已掌握了蘑菇种植全套技术,并负责厂区管理,每月工资5000元人民币,同时他还承包了5个大棚种平菇,每个棚一年有2万元人民币收入。

  截至目前,甘肃累计注册登记台资企业328家,总投资8.1亿美元。甘肃省台办主任孙志中表示,将继续落实惠台利民的各项政策措施,结合甘肃自然禀赋和全省产业政策导向,按照区域优势、产业特色、市场需求引导台企发展。

相关新闻
遇见习近平丨外国人惊呆了,他居然当过农民

“很少有国家领导人 会因为自己曾经是农民 而感到骄傲” “来到哥斯达黎加的外国领导人很多 但走访像我们这样普通家庭的 外国领导人 我几乎没有见过” “他不是只待在办公室办公的主席 而是经常走访 工厂、学校、农村的国家领导人” “我们能看到他真正关心的是什么 能看到他为了减...

到底是谁伤了台湾农民的心?!

因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大陆20日起暂停台湾地区番荔枝和莲雾输入。消息一出,岛内炸了锅。民进党当局第一反应仍是“甩锅”,污蔑大陆搞“政治施压”,“伤了台湾农民的心”。台湾资深媒体人庄子富接受“看台海”记者专访表示,民进党当局不反思检疫问题,一味指责大陆“政治操作”...

抗议活动愈演愈烈,印度农民“占领”铁轨,40列火车紧急取消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5日报道,北方邦的农民工会举行示威活动抗议农业法,迫使印度铁路部门在周三取消了40列火车,并终止了另外21列火车的行驶。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报道截图 一位铁路系统高级官员表示,由于农民开始在铁轨上抗议,政府不得不采取了这一措施。 “由于农民持续抗议,40...

请台湾农民记住,是这家美国媒体害得你们损失惨重的

今天,美国彭博社刊登了一篇稿件,宣称大陆方面今年3月“以虫害为由”打压台湾凤梨产业的策略“失败”了,因为台湾凤梨找到了许多“新买家”。 然而,耿直哥查询的数据却显示,这家美国媒体给台湾民进党当局立的这个flag,恐怕有点太早了…… 从彭博社的文章来看,这家美国媒体之所以宣称大陆“打压”台湾凤梨的策略“失败”,还说台湾的凤梨农民在大陆的禁令后“过得...

夏日农事忙

7月20日,颍上县王岗镇农民驾驶农机在稻田里作业(无人机照片)。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农民抢抓农时,开展水稻田间管理作业,为丰收打好基础。   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7月20日,颍上县王岗镇农民驾驶农机在稻田里作业(无人机照片)。   近日,安徽省阜阳市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