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青曾钧毅和他的“甜蜜事业”(台青追梦大陆)
记者 任成琦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1年09月09日 第 03 版)
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三塬镇农业采摘园里,红心火龙果挂满枝条。
当地的农业技术员,正在聚精会神对着手机请教和交流。屏幕上的老师,在两千公里外的福建厦门。
“火龙果的枝条又多又长,是这样留着,还是割掉一部分?”
厦门的老师娴熟作答:“枝条乱长,挂果就会超负荷。有舍有得,才能更好生长。”
远赴永靖赠果苗
老师名叫曾钧毅,来自台中彰化。作为“登陆”创业的台青,他可是火龙果种植的一把好手。永靖县三塬镇农业采摘园里,一说起这个来自宝岛的专家,大家都伸大拇哥。
曾钧毅和永靖的缘分,离不开厦门的牵线。
2015年,看中大陆庞大商机,他跨海西进,到了厦门翔安,通过流转数十亩土地,建起台湾水果种植基地。在共青团厦门市翔安区委的帮助下,他与志同道合的同龄人携手,“富美大宅火龙果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创意迸发的青年们利用电商平台搭建火龙果鲜果、火龙果茶、火龙果面等的线上销售渠道,助推火龙果产业不断壮大。
曾钧毅并不满足。2019年6月,厦门翔安团区委组织青年代表赴对口帮扶地区——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交流。当地气候地貌和农民增收的渴望,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让翔安团区委负责人和挂职当地社区的税务干部苏岚看在眼里。在他们多次上门沟通动员下,曾钧毅决心用己所长,为大陆西部扶贫开发和乡村振兴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他携带1000株红心火龙果苗再赴永靖,无偿赠送给三塬现代农业园区试种,并将台湾先进的火龙果培育种植技术一并传授。
“一开始,大家对火龙果很陌生,很多人连见都没见过,以为火龙果是长在树上的。”曾钧毅笑着说。与厦门不同,地域差异让种植热带水果在甘肃成了稀罕事。为此,他努力做那个试吃螃蟹的人,多次赶赴永靖进行技术指导,日常的视频交流和远程指导更是家常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