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换一个视角,去理解艺术真正的内在价值如何改善自己、改善人与人的关系,进而改善生活。”走过四川大凉山的村庄,南开大学文学院艺术设计系副教授吴立行在朋友圈分享了这样一句话。
吴立行出生于台湾,受父母影响,从小便对大陆充满了向往。12年前,他从台湾到天津,成为一名艺术领域的师者,以培养具有社会意识、社会责任的学生为矢志;12年后,他带领学生从天津走进浙江、四川的村庄,试图用艺术和设计改变村庄里那些从未有过交集的人生。
吴立行和团队调研乡村 受访者供图
2021年4月,吴立行选择在宁波宁海石门村进行驻村实践。位于盖苍山西麓的石门村内,分布有两万亩竹林,似是一直在等待这位“点石成金”的伯乐。
篱笆创意大赛、笋王争霸赛、竹玩竞赛……来到这里,吴立行和他的学生用劳动竞赛的方式,带领村民就地就近取材,帮助村庄改变村容村貌、引进产业,创造更多的增收机会。
曾走遍祖国各地、感受大陆不同地域风土人情的吴立行坦言,这一次,他与村庄、村民的零距离接触,让自己不断思考艺术与乡村的关系。
“艺术设计如何帮助改善生活?我认为应该从改善自己、改善人际关系,延展到整个村庄或社区的状态。”吴立行说,乡村振兴路上,如果这一连串的变化能发生作用,那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条件跟艺术的关系就可以相得益彰。
结束在石门村的艺术驻村之旅后,吴立行又走访了宁波的几个村庄,然后来到了三千公里外的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螺髻山镇德育村。
吴立行(左二)和村民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在这里,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上,山歌、丰收舞让吴立行见识到了热情洋溢、热爱生活的少数民族,“自然风光、文化习俗的独特性,是这里最大的财富,可打造乡村美学经济。”
谈及这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历,吴立行解释这并非失去了艺术初心,“我希望把艺术设计教育从课堂延展到整个社会去。而乡村是一个很好的实现场所,乡村活力的重建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在他看来,一般提到乡村艺术化,大部分的人会习惯性将其看作是政府出钱找设计师,把村子设计好,然后引进相关的产业,“实际上,村民才是乡村的主体。”
所以,吴立行把乡村实践的主旨定为探讨如何通过艺术赋能,培养村民参与到公共事务的意识,让村民构建自己的生活环境,从而达到振兴乡村的目的。
吴立行告诉记者,从专业艺术设计的角度看,村民的设计或许略显随意,但这些设计真正的价值并不体现在美学层面,而是体现在村民在参与中提升了对美与善以及对自身建设家乡意义的理解。
“这几年在大陆,我看到了许多乡村发生了巨变。作为一名艺术从业者,我会继续带着艺术,走进一个个村庄,走入村民们的生活之中。”谈及未来,吴立行这样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