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7月5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吴生林)昨天,台湾疫情指挥中心公布新增37例本土确诊病例和2例死亡病例。
虽然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在持续下降,台湾疫情表面上看起来出现缓解迹象,但台湾前“卫生署长”杨志良昨天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社区感染源未彻底排除,群聚感染案例还此起彼伏,未来仍有大爆发的可能。不过,由于顶不住经济压力,所以他预测,民进党当局将会宣布7月12日全台“微解封”。
群聚感染此起彼伏
最近一周,台湾单日本土确诊病例基本降低到100例以内,日均新增死亡降到10例以下。
不过,杨志良表示,疫情看似缓解,但仍有两个现象值得关注。首先是从屏东枋山乡和枋寮乡德尔塔群聚感染,到台北农产运销公司多个市场、环南市场疫情爆发,再到台北虎林街“沦陷”,可以说,台湾群聚感染案例仍然像“打地鼠”一样,此起彼伏。
其次是台湾“输出”的确诊病例还在不断爆出。仅以大陆通报的“境外输入”情况为例,福建省卫健委网站消息,7月3日0~24时,福建省报告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2例,均为台湾地区输入。这是福建省连续9日报告自台湾地区输入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而浙江、上海、澳门等地近期也报告台湾输入病例。此外,日本等地也报告有台湾输入的确诊病例。
传染源未彻底清除
如何评估当前台湾疫情?杨志良表示,这背后有几个“麻烦”。
第一,台湾疫情虽然早就进入社区传播,但民进党当局此前一直以“假阴性假阳性”为由,拒绝广筛普筛。“没有广筛普筛,进入社区的无症状感染者根本找不出来,也就是社区感染源无法排除干净,这是近期群聚感染接连爆发的关键所在。”杨志良说,解决“假阴性假阳性”的困扰很简单,“多筛几遍就搞定了,但民进党当局就是这么傲慢。”
第二,台湾疫情统计过程中“黑数”(未被纳入统计的感染者)太大。这种“黑数”,不见得是主观隐瞒,更多的是因为没有普筛导致无法纳入统计。这也是为何台湾新冠疫情死亡率高于全球平均2倍以上的原因,即“分母”被低估。事实上,据台媒调查,仅台北和新北两市,自6月初至6月15日,火化数量分别增长了50%至80%。由此可见疫情通报数据只是“冰山一角”。
至于为何有人出境后即被确诊?杨志良认为,这是民进党当局检测没有切实落实以及检测设备不够先进所致。
“微解封”势在必行?
杨志良表示,目前台湾疫苗接种率还不到10%,再加上传染力更强的德尔塔病毒株已经进入社区感染,所以他认为,未来台湾疫情仍有随时大爆发的可能。“就像英国一样,面对德尔塔的袭击,解封之后又得再次封城。”
不过,杨志良也表示,从5月15日全台进入“三级警戒”以来,时间快过去两个月,在停产停工情况下,很多基层民众和相关业者快活不下去了,全台民怨排山倒海。“对于7月12日全台实现‘微解封’,我还是比较乐观,因为大家已经顶不住这种经济上的压力了。”
何为“微解封”?以夜市为例,台湾疫情指挥官陈时中昨天公布最新夜市规定,每2.25平方米只能有一个人,入场后也要维持社交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