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首届闽台青年(福州)古厝文化传承研习营福州开营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5日,首届闽台青年(福州)古厝文化传承研习营在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郎官巷开营。 郑江洛 摄

一双手、一把细沙,挥洒间闽台古建筑地标及两岸建筑师青年在榕驻村故事缓缓展现,惟妙惟肖的“古厝话古今”沙画表演25日拉开首届闽台青年(福州)古厝文化传承研习营活动序幕。

  当天,为期3天2夜的“古厝话古今·共筑两岸情”首届闽台青年(福州)古厝文化传承研习营在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举行开营仪式。

  “在我的家乡嘉义,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红砖石木结构的房子,这和我在福建看到的红砖古厝极为相似,这也激起了我探究闽台古厝文化的兴趣。”来自台湾嘉义,现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朱轩妤说。

“福建省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授牌仪式在开营活动上举行。 郑江洛 摄

  朱轩妤表示,福州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深深吸引我,我期盼在研学营中学习古厝建筑知识,探索古厝背后的文化意蕴。她对能深入了解福州传统古建筑以及和两岸建筑专家交流、学习“充满期待”。

  仪式现场采用“云交流”的方式,连线台湾艺术大学教授李乾朗,“我们从古厝文明、古厝习俗、古厝建造等方面提炼出来的精髓能成为建筑设计的指导。”李乾朗与大家分享了闽台古厝元素如何应用在新的建筑设计中。他表示,古建筑、古厝承载了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希望营员们能吸取祖先的智慧,发扬传统文化,创作出有意义的新时代建筑。

  日前,福建省委台港澳办新批复9家机构为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10个村(社区)设立福建省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入选为“福建省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当天,“福建省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授牌仪式和“台湾建筑师家园”授牌仪式在开营仪式上举行。

  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刘炳辉秘书长说,在台湾散落着许多源自福建的古建筑,它们既是闽台同根同源的历史见证,也是闽台情感联系的纽带。希望通过研学营为两岸建筑师团队搭建交流平台,分享经验,探索古厝文化传承与发展,为台港澳青年在大陆就业创业提供思路,也为闽台乡村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据介绍,该协会作为闽台乡建乡创的服务主体,共引进了66支台湾建筑师团队、200多名台湾乡创乡建人才,服务了112个村庄项目,加强了两岸在古厝保护、修复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此次闽台青年(福州)古厝文化传承研习营,更是为两岸青年搭建起一个相互学习的交流平台,让两岸青年在同吃、同住、同学中增进交流和情感连结。”

  据悉,研修营将采用研学+景区,研学+建筑,研学+两岸青创等方式,营员们将深入福州三坊七巷及嵩口古镇开展两岸古厝文化交流。本次活动由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主办,福州永泰嵩口古镇黎照居、福州建发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协办。(中国新闻网)

相关新闻
福建新设立一批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基层对台交流示范点

25日,在福州三坊七巷郎官巷23号,福建省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二级调研员张德茂为新近入选为“福建省台湾青年体验式交流中心”的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授牌。   “闽台传统建筑文化一脉相承,在台湾散落着许多源自福建的古建筑,他们既是闽台同根同源的历史见证,也是闽台情感联系的纽带。”福建省青年建筑师协会秘书长刘炳辉表示,该协会一直致力于为两岸建筑界青年和...

为古建筑建档 留住厦门城市记忆

■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等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 刘东华 陈立新 摄   台海网3月24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厦门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那些散发着历史气息的闽南红砖建筑修建于哪一年?内部构造如何?承载着什么样的故事?未来,这些信息市民游客将“一键可查”。记者了解...

美化乡村记忆守护历史文脉 晋江东石檗谷村成片整治古厝

台海网3月19日讯 据晋江新闻网报道  “这部分倒塌的石头房可以拆掉,地借给村里修小公园、小广场都可以,这样一来,周边的环境也会更好看、更雅观。”昨日,得知村里正对古厝群进行整治,晋江东石镇檗谷村村民黄呈栋特地来到村委会,与村干部们探讨自家祖厝的改造事宜。   这片古厝有22栋,多为闽南红砖古大厝,位于檗谷村大宗南区,离村委会仅两三百米。见黄呈栋...

福州盖山镇:百年古厝心远庐的蝶变

心远庐正门(上)和主体建筑 福建日报记者 段金柱 吴旭涛 通讯员 王光华 陈仪 摄 福州市仓山区盖山镇一座建于1920年的老宅,风雨侵蚀,日渐破败,政府民间合力抢救,修缮改造,活化利用,重现芳华—— 百年古厝心远庐的蝶变 台海网3月15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红砖古厝、院士祖宅...

晋江永和钱仓:一座耗银13万两的百年古厝

台海网3月12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 日前,在晋江永和镇永和村,钱仓古厝群,成了泉州热门的乡村旅游打卡点。古时,因在此地设仓收粮纳税,故名“钱仓”,并沿用至今。漫步村落,长长的党建文化长廊,展示着乡村振兴的点点滴滴,一幅幅精心绘制的农耕画卷,呈现着新农村的风土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