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前主任黄清贤:“26条措施”彰显大陆自信 落实同等待遇促两岸融合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华广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日前,国务院台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经商中央组织部等20个有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26条措施”),以便台湾同胞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分享大陆发展机遇。

如此“真金白银”措施一出台,在岛内引起积极反响。国民党大陆事务部前主任、现任南开大学台湾研究中心主任黄清贤博士近日接受笔者专访时表示,“26条措施”是去年惠台“31条措施”的进化版,彰显大陆处理两岸关系的自信与主动,旨在进一步落实台胞台企在大陆享受同等待遇,促进两岸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发展。

谈“登陆”发展:大陆空间更大,助两岸减少误解

记者:您曾经在台湾成功大学政治经济研究所任教,成功大学在岛内是一所名校,为什么会选择“登陆”跳槽到南开大学当老师?

黄清贤:因为长期研究两岸关系,在两岸之间经常来往,接触的人也比较多,刚好遇到一个好机会,所以去年10月就来南开大学了。对我个人而言,虽然薪资待遇两边都差不多,但总体上在大陆发挥空间会大一些。

记者:洪秀柱担任国民党主席的时候,您是她的特别顾问,并担任国民党大陆事务部主任。当时在台湾研究大陆,如今却“登陆”在南开大学当台湾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台湾。这种地点角色变换,同样研究两岸关系,有什么不一样的心得体会?

黄清贤:确实蛮感慨的。现在“登陆”教书,当然可以更加了解大陆对台政策的思考角度与出发点,我也希望自己透过在两岸的不同经历,能对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一些更接地气的看法与见解,或许对减少两岸彼此间的误解有所助益。

谈“26条措施”:“31条”进化版,落实同等待遇更具体

记者:国台办等20个部门近日出台了“26条措施”,您如何评价这些措施?与去年初惠台“31条措施”有什么不一样?

黄清贤:“26条措施”可以说是去年“31条措施”的进化版。这也说明“31条措施”实施对促进两岸融合发展是有效果的,但在推进落实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以及遇到一些新的问题。“26条措施”具有加乘效果,在“31条措施”基础上更进一步、更具体、更深入、更加普及地落实同等待遇政策。比如,现在大陆5G发展迅速,“26条措施”与时俱进提出台企可参与5G投资建设;台生“登陆”有更多需求,“26条措施”就提出优化院校和专业布局,提高中西部院校招生台生比例,为台生“登陆”学习创造更多机会。

记者:作为已经“登陆”的台籍教师,您个人比较关注哪几条措施?

黄清贤:作为两岸关系研究学者,每一条我都蛮关注。比如为台企台胞提供投融资优惠以及领事保护,为台籍教师评职称提供便利等等。总之,从“26条措施”可以看出,大陆在想尽办法扫除台企台胞在大陆发展的壁垒与障碍,进一步落实同等待遇。

谈蔡当局的反应:民众追求幸福挡不了 “锁台”反伤自己

记者:“26条措施”出台后,蔡英文当局的回应是一如继往“条件反射式”地表示反对,还污蔑抹黑“26条措施”属于“欺骗”,无端指控大陆“意图干扰台湾选举”,甚至扬言在两周内提出所谓“因应之道”,并将对台商台企到大陆投资进行更严格审查等等。您如何评论蔡当局这种反应?

黄清贤:其实这也很好理解。两岸之间的竞争的一个关键点,就是争取民心。大陆推出惠台措施当然是争取台湾民心;而民进党当局根本提不出改善台湾民生经济的政策,那为了一党一己之选举私利,对大陆提出这样的惠台措施,当然是反驳与限制。

基本上,这些年来大陆对台湾民众尤其是对台湾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想“登陆”发展的台湾民众越来越多。如此情况下,民进党单方面想在两岸间设置各种壁垒与障碍,试图“锁台”取悦“独派”,在“同层温”取暖,以为关起门来通过操弄意识形态就能达到“愚民”效果,以攫取自己的政治私利。问题是,现在网络时代,资讯通道都是互联的,民进党当局想欺骗民众没那么容易,只会让它陷入政策自相矛盾、捉襟见肘的窘境。

当然,这是民进党没有自信的表现。我要说的是,这种“锁台”的做法,是会反伤到民进党自己的,民众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是阻挡不住的,台湾民众寻求“登陆”发展的脚步不会停下来。像民进党反制台湾民众在大陆申领居住证、处罚台籍社区主任助理、通过所谓“国安五法”等作为,都不利于民进党争取民心。

记者:蔡当局上台后的两岸政策,包括对大陆惠台措施进行所谓“反制”,会不会让台湾更加边缘化?

黄清贤:当然会。以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为例,15国已经完成了全部的谈判,明年全球最大自贸区有望诞生。大陆是RCEP这个区域经济组织中的龙头,而蔡当局所谓“新南向政策”目标地区又主要集中在东盟国家,如此之下,蔡英文当局紧缩两岸关系,试图把台湾与大陆隔离,只会让本来就是外向型经济的台湾,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越来越边缘化。事实也证明,台湾近段时间对东盟地区的出口一直在倒退。

谈“代理人修法”:若通过,对民进党反弹压力会很大

记者:原本蓝绿两党“立法院”党团达成,台“立法院”本会期不优先处理所谓“代理人修法”,但日前民进党强行完成一读。您觉得该“法案”会在本会期三读通过吗?如果通过,将对民进党和两岸关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黄清贤:我觉得现在民进党让“代理人修法”完成一读,主要为选举造势,给深绿“独派”一个交待。至于本会期会不会三读,要看民进党接下来的选情变化。如果2020年选情紧绷,民进党可能就会继续推动这个“法案”,通过这种政治操作凝聚绿营选票;反之,如果民进党觉得选举比较容易取胜,那可能就不会用力去推。

“代理人修法”一旦三读通过,无论是对台湾同胞的影响,还是对两岸关系的严重冲击,民进党内心是很清楚的。而这种冲击所造成的对民进党的反弹力道,同样会很厉害,这是一把“双刃剑”。“代理人修法”一旦通过,“独派”可能会高兴,可大多数台湾民众尤其是往来两岸间的台湾民众包括台商,反弹力道会相当大,甚至会让民进党承受不了。这就是为什么这个“法案”与“国安五法”一起讨论,但后者早就完成三读,前者却还在一读的原因。事实上,民进党也在不断缩小“代理人修法”适用对象与范围,就算最后通过,可能也只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谈大陆主导两岸关系发展:大陆更自信,政策让台胞更“有感”

记者:蔡英文当局上台后,尽管两岸两会联系管道停摆,但大陆牢牢掌握两岸关系主导权,包括提出同等待遇政策,相继出台惠台“31条措施”和“26条措施”等等。您怎么评论大陆这种作为?

黄清贤:这些政策措施的提出,彰显了大陆在处理两岸关系中的自信与主动。大陆处理两岸关系,把重点放在争取台湾民心上,随着同等待遇的逐步落实,“心灵契合”的不断深入推进,两岸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大陆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觉得在处理两岸关系治理方面就得到很好的体现。比如,现在大陆不管台湾岛内局势怎么变化,都会主动出台一些惠台政策措施,完全操之在我。而且,大陆推出的这些惠台政策更接地气,让台湾民众更有感,可以让台湾普通老百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陆确实是牢牢掌握了两岸关系发展的主动权。

相关新闻
郭台铭:台湾需要老成持重的人来带

鸿海创办人郭台铭昨天陪同郭家军新北市第十选区(土城区、三峡区)“立委”参选人李缙颖到新北市选委会登记参选。由于亲民党、台湾民众党不分区名单都有郭家军人马,未来政党票怎么分?郭台铭说,有人说要把国民党的票分到民众党,认同柯文哲理念的郭粉、浅绿,我们也会让他们有好的选择,也有认同亲民党理念的,或是无党理念的。投票是个人意愿,希望能给民众更多的...

台当局大幅提高“洗产地”罚款 台媒:针对大陆产品意味明显

台“立法院”18日初审通过“贸易法部分条文修正案”,将“洗产地”罚款增加到原来的10倍。 台“贸易法”现行条文中,原规范文字只提到进出口人不得“使用”不实的贸易许可及证明文件。18日初审通过的条文对此进行了修正,把以虚伪不实方式申请贸易许可、贸易文件也纳入处罚,同时大幅提高“洗产地”的罚款,规定如果厂商对产地标示不实(“洗产地”)、使用不实贸易证明...

两岸融合发展让台胞收获满满

日前,大陆发布“26条措施”引起广大台胞的热烈反响。纷纷表示这是大陆“真金白银”的善意和诚心,让他们选择到大陆学习、工作、生活、创业、打拼更加有信心,更加有动力。   的确,从“31条措施”到“26条措施”,这些都是大陆对台胞的善意和诚心的体现,台胞发自内心的感恩和感悟,都诠释了大陆秉持两岸一家亲,和为台胞提供同等待遇,分享发展机遇,赢得了越来...

刘结一:坚定文化自信,共促中华文化创新发展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在第五届中华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致辞。(中国台湾网 普燕 摄)   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主任刘结一11月18日上午在第五届中华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表示,希望两岸同胞共同为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繁荣发展做贡献。   刘结一在致辞中说,五千年中华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两岸同胞的...

登记首日 国民党炮轰“蔡赖配”:无能无信

蔡英文、赖清德搭档17日成军,中国国民党“立法院”党团今天上午举行“蔡赖配重现无能、假团结误台误民”记者会,党团总召曾铭宗批评蔡英文曾公开质疑赖清德说不参选又参选是没有诚信,赖批评蔡“执政”无能,所以“蔡赖配”是无能无信的搭挡,民众应下架蔡政府。   今天是“中选会”受理2020大选及“立委”选举登记首日,亲民党宋楚瑜与副手搭挡余湘预订11时前往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