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台北书街没落,大陆简体书逆市风行 书商:印简体书像印钞票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薛洋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曾经有100多家书店的重庆南路如今只剩下6家书店

  台海网10月15日讯 (海峡导报驻台记者 薛洋 文/图)台北市重庆南路曾是闻名海内外的书街,鼎盛时期光一楼店面就汇集了100多家书店,如今仅剩下6家,书街近乎名存实亡。

  在幸存的6家中,有3家是沈荣裕的天龙书店。作为在图书出版界摸爬滚打40多年的“老鸟”、“重南书街灵魂人物”,沈荣裕近些年积极转型,将书店化“繁”为“简”,大量引进大陆简体字图书,终于做出了自己的特色,不仅成功躲过书店的倒闭潮,甚至逆势扩张,把书店开到台中去。 

现场调查

书店大量倒闭

书街已名不副实

  上周采访途经台北市重庆南路,发现这条书街早已不是原来的模样。记得五年前,导报驻台记者首次造访此地时,该街的书店还有不少,如今走了半天才找到几家,这里更多的是小吃店、茶饮店、旅馆,书街的称号已显得名不副实。

  在硕果仅存的书店中,招牌上挂着“台湾广西书展”硕大条幅的天龙书店格外引人注目,老板沈荣裕同时也是台北市重南书街促进会理事长。“这条书街最辉煌的时代,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时光一楼书店就是一百多家。”说起重庆南路的昔日荣光,沈荣裕滔滔不绝。

  1949年之后,大陆很多出版社迁徙来台,靠近台当局行政中枢的重庆南路成为书店重要的集散地,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等老字号都落脚在这里。1970年代,重庆南路到了最辉煌的时刻,一楼店面拥有书店114家,1980年代也有110家。天龙书店就在书街黄金时代开张的,沈荣裕介绍说,1975年,他首先成立天龙出版社,3年后他在重庆南路租了一家店面,挂起“天龙图书”的招牌营业至今。

  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网络兴起以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重庆南路便逐渐衰败。导报驻台记者在这条街上看到,虽然“台湾商务印书馆”的招牌还在,但已看不到书店的影子,一楼有间咖啡店,楼上则由商务旅馆进驻。据悉,台湾商务印书馆的实体店已迁往新北市新店区。去年6月,开店34年、曾被视为书街地标的金石堂城中店也宣告歇业,原址变身为共享办公室;另一家创立45年的建弘书局,前不久也预告将在今年熄灯。

  “老战友们纷纷退场,现在书街一楼只剩下6家尚在营业,其中3家还是我的天龙书店!”沈荣裕感伤地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相关新闻
“锦绣河山”少数民族风情摄影展在台北举行

新华社台北10月14日电(记者赵博、许雪毅)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巍峨雪山、边塞雄关……“锦绣河山”少数民族风情摄影展14日在台北开幕,荟萃了上百幅展现神州大地美景的摄影作品。   这些作品全部是一位七旬香港老人在内地游历时所拍摄的。老人名叫邓予立,是香港亨达集团创办人兼名誉主席。由于工作原因,邓予立经常到内地出差,开拓业务的同时也用相机记录下各地...

期待到大陆工作服务两岸民众 台生来厦实习有收获更有成长

今年6月底,台湾实习生通过筛选来到步道律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生活。记者唐光峰摄 台海网10月14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日前,在厦门福建步道律师事务所模拟法庭,四名来自台湾玄奘大学法律系的学生罗士煊、张雅雯、赖靖仑及马令豪相互整理着装,准备模拟上庭。据悉,这是他们进行...

在台湾,今天“她”最大

漫步台北街头,有一个词汇随处可见——“女孩力”。11日,台湾迎来第7个“女孩日”,女孩的各项权益在这一天受到各界高度重视,因为今天“她”最大。    图为台北“女书店”一隅。中新社记者 安英昭 摄   本周以来,“女孩日”的热度在台湾社会逐渐升温。以“Girl Up!女孩力”...

迁台历史记忆两岸四城巡展在台北展出

10月10日,“我家的两岸故事——迁台历史记忆两岸四城巡展”在台北展出。该展览以“迁台历史记忆库”为主题,通过丰富的人物影音、典藏旧物,以多元互动的方式呈现大陆迁台人士及其后代的真实经历,追溯两岸情感记忆。张远 摄   小朋友在展区内“打电话”。张远 摄   观众参观...

台气象部门:周二晚起变天 台北、东部转大雨势

据台湾《中时电子报》报道,周二(8日)白天台湾各地大多为多云到晴,仅基隆北海岸及东北部地区有局部短暂雨,午后中南部山区有零星短暂雷阵雨。不过,“气象局”提醒,周二晚上起东北风影响,大台北及东半部地区有局部短暂阵雨,东北部地区有局部较大雨势。   据报道,温度方面,“气象局”指出,清晨低温约23至26度,白天各地高温约29至32度,中午前后感受较为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