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23日,来福建福州创业的台湾青年李儒钦(右二)在福州市台湾青年创业就业基地“索佳艺”众创空间与两岸青年交流。 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摄
“1989年,我在上海外滩看向陆家嘴方向,只见到一片荒烟蔓草。1995年,我担任台北市议员时参访浦东,看到陆家嘴是一个大工地。”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庞建国近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等到1999年再次从外滩看向陆家嘴,感觉就像是在美国纽约从哈德逊河对岸遥望曼哈顿。现在,陆家嘴更是一副国际大都市、世界金融中心的派头。”
1949年以来,两岸关系起起伏伏,从不相往来到交流日密,台胞因各自经历的不同,对大陆的了解也各不相同。但从台湾看大陆,有一点是几乎所有人都无法忽略的,那就是大陆70年来发展日新月异,变化翻天覆地,一如陆家嘴的风景变迁。
进步和变化超乎想象
从1949年两岸分隔到1987年台当局宣布开放老兵回大陆探亲之前,两岸近40年处于隔绝状态,台湾同胞对大陆的了解仅限于书本内容、老一辈的记忆和台当局的政治宣传。而当台湾同胞亲身踏足大陆,眼前这片热土跟文字、话语中的大陆便交叠出全新的印象。
“小时候,虽然我和家人都没去过大陆,但上学时老师都要求把大陆的历史、地理情况背到烂熟于心,毕竟我们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台湾资深媒体人黄智贤说,“长大后来大陆的机会变多,我在这里饱览了秀美山河,也见证了大陆日渐繁荣昌盛。从2004年到现在,每到一次大陆我就要感慨一次,怎么变化这么大,进步得那么多,真是不可思议。”
1989年,上海元祖食品公司创始人张秀琬和同学赴大陆旅行,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她发现“这市场实在太大,物资不多,中华民族文化底蕴却深。”“大陆这块地方,一定要去!”这个判断,催生了后来的元祖。而对自己在大陆生活工作近30年的经历,张秀琬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开着一艘小小快艇,在大风大浪中被飓风推着往前跑”。
“来大陆之前,我以为大陆比较封闭、落后,没想到来了之后很受震撼。”在中国人民大学读大二的台生陈韦廷告诉记者,大陆的发展进步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很多领域都在进步提升。“例如城乡之间的均衡发展、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道德观念的宣传推广,都很有成效。大陆学生也不是台湾媒体所说的‘书呆子’,而是注重全面发展,在社团活动、课外实践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专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