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美哉,青海!壮哉,青海!——两岸记者青海参访纪行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社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全程近3000公里,途经7个市州、17个县,最高海拔4829米……20至28日,来自两岸20多家媒体的30多位媒体人走进大美青海,亲身感受青海的大山大水,成就一段难忘的回忆。

  “一路上可以说是惊喜连连。”台湾《大成报》记者李光大感慨,9天的行程虽然辛苦,却让他感受了一个壮美立体的青海。

  高原上的美景

  对于李光大来说,黄河源头、三江源、年保玉则……这些过去地理书上的名词,通过此次参访,已成为他回忆中美好的画面。

  从西宁出发,参访团远赴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乘车将近100个小时。车窗外,雪山遥遥在望,草原碧绿如洗,牛羊安然地吃草,彩色的经幡点缀在绿绒毯上……虽然路途遥远,李光大一直拿着手机不停对车窗外拍摄,少有休息,生怕错过了美景。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太渺小。”他说。

  台湾资深媒体人任以芳有同样感触,在人间仙境果洛州久治县年保玉则,面对开满格桑花的草地、如梦如幻的仙女湖、云遮雾绕的皑皑雪山,她一边不停惊叹“好美啊”,一边马上抓紧时间做了个直播,和两岸网友分享看到的美景。

  青海的美来之不易。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留住美景,青海近年来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关停了包括年保玉则、青海湖鸟岛等景区,保住人间的一片净土。

  得知青海省近年来在环保所做的努力时,李光大频频点头,“为了人类的发展,人和自然需要达成和谐”。

  虽然有些人出现了严重的高原反应,但两岸媒体人依然登上了海拔4610米的果洛州玛多县措日尕则山的顶峰。亲眼目睹黄河源头的壮美景象,大家觉得“非常值得”。

  雪山下的脱贫路

  车行至阿尼玛卿雪山山脚,下了高速,道路变得坑坑洼洼,车辆不时颠簸起来,就这样晃到了果洛州玛沁县下大武乡年扎村,一个尚未摘帽的贫困村。

  这个海拔3900米的藏族高山草甸地貌村,资源禀赋差,除了畜牧业没有其他产业。从2014年起,村里在干部的带领下走上了合作社脱贫致富的道路。

  32岁的肉保就是其中一名受益者。5年前作为帮扶贫困户,肉保全家加入村里的畜牧合作社,以劳力入股。加入的第一年,全家人就拿到了4万元的村集体分红,之前肉保家人均年收入才600元。

  对于肉保的脱贫致富故事,两岸记者十分感兴趣,将他团团围住,数台摄像机对准了肉保。

  “肉保,有钱后有什么打算?”台湾中天电视记者李宗芳问。

  “攒着钱想开个加工厂,加工羊毛。” 肉保笑了,高原红的面庞很灿烂。

  ……

  年扎村扶贫第一书记扎西闹吾信心满满地说:“现在全村村民都加入了合作社,年底脱贫没有问题!”

  看到肉保的笑脸,《人民政协报》记者修菁很欣慰:“跨越几千公里,看到了他们的脱贫故事,真心为他们开心!”

  废墟上的新玉树

  玉树藏族自治州是本次行程的最后一站。车辆到达玉树州府时已是夜晚,灯火辉煌的繁华景象让记者们不敢相信9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废墟。

  2010年4月14日,玉树遭遇7.1级强震,2698人遇难、270人失踪。就在当年的这片废墟上,玉树人建起了一个生机勃勃的新玉树。

  站在海拔接近4000米的当代山山顶观景台鸟瞰新城,色彩明快的藏式住宅错落有致,四纵十五横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

  中国新闻社记者、95后小伙王捷先说:“看到玉树在短短几年间在全国各界的帮助下重新建立起来,我重新理解了民族团结的意义。新玉树的今天得来不易。”

  玉树州博物馆是灾后重建十大标志性建筑之一,完好地展示了三江源生态之美、藏族民俗及宗教文化之厚重。参观完后,台湾亚太新闻网记者梁昭玉收获良多:“感谢博物馆的修建,完好地保存了玉树地区丰富的史前文化遗存。”

  在来青海之前,梁昭玉就对青海的岩画有浓厚兴趣,这次在博物馆看到了玉树通天河流域的大量古岩画,十分激动。“地震能摧毁建筑,但摧毁不了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流淌在两岸人共同的血脉里。”(记者齐湘辉 李琳海)

相关新闻
两岸记者走进青海 传高原故事过海峡

6月28日,由全国台联组织的“2019两岸记者青海行”活动在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落下帷幕,来自海峡两岸的30余位记者在过去10天里行车3000余公里,累计走访该省19个县。图为6月24日,采访团在年保玉则合影。中新社发 钟欣 摄 由全国台联组织的“2019两岸记者青海行”活动28日在青海省...

这一次,中国再添一项世界纪录!

人类可以多大限度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近15日以来,中国以实际行动向全世界给出答案。   2019年6月9日0:00至23日24:00,连续15天、360小时全部使用清洁能源供电的“绿电15日”行动在高原青海启动实施。     三江之源、中华水塔的青海省,刷新了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 ...

青海“拉面匠”在厦门的幸福生活

台海网6月13日讯 据工人日报报道 5月16日,中午11点半,位于厦门市屿后北路的大胡子拉面馆如往常一般开始忙碌起来,食客们络绎不绝,头戴小白帽的马占海在店里跑堂。 马占海来自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家里3个兄弟在厦门打理拉面馆多年。如今,像他这样在厦门打拼的青海籍“拉面匠”不在少数。跨越2500多公里的他们,早已扎根厦门,融入当地。 走出山门 走向厦门 “拉...

青海台商:希望能让更多人看到青藏高原绒毛画

在青海生活了多年的台湾商人简家承每年都会回几次台湾。“每次回去都会帮亲朋好友带几幅青海的绒毛画,他们都很喜欢,很多都是用来收藏。”简家承说。   2008年简家承第一次看到绒毛画:“当时参观毛主席纪念堂,见到了青海工艺美术厂的绒毛画《昆仑松》,画面的逼真感和立体感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