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等参与首届海峡两岸诗人楚辞之旅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以爱·乡愁”为主题的中国(怀化)海峡两岸诗歌音乐晚会8日晚在湖南怀化举办,拉开了首届海峡两岸诗人楚辞之旅的帷幕,包括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绿蒂等人在内的中华海峡两岸诗人楚辞之旅也就此启程。

  现年86岁高龄的郑愁予是与余光中、洛夫齐名的台湾著名诗人。他的代表作为《错误》,其中“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曾风靡海内外,他则有雅号“浪子诗人”。1949年离开大陆去台湾。出版有诗集《郑愁予诗选集》《郑愁予诗集Ⅰ》等两部。《郑愁予诗选集》曾被列入“影响台湾30年的30本书”,且为其中唯一诗集。

  在活动现场,台湾著名诗人郑愁予与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等一起,用分别取自雪峰山和阿里山的土栽下一株橘树,并用沅江水和日月潭水浇灌,以此象征同根同脉的中华文化。

  郑愁予将此行誉为“诗歌朝圣之旅”。他表示,我祖籍河北,生于济南,长于北京,在长沙衡阳读初中,后来去台湾,再去美国。但是,我的文化的根在中国。屈原是是诗歌之祖,也是我心中最重要的诗人。事实上,郑愁予笔名出自屈原的楚辞《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由此可见屈原对他的重要性。

  同行的台湾著名诗人、秋水诗刊主编绿蒂说,诗祖屈原流放行吟的湘西怀化沅湘流域尤其是汨罗屈子祠从没有来过,自己一直心向往之,此次终于如愿以偿。

  现场演员表演了诗朗诵,出自大陆著名诗人吉狄马加之手的《谁也高不过你的头颅——献给屈原》可谓点睛诗篇,余光中的《乡愁》和郑愁予的《错误》更是被演绎得充满感情。

  本次海峡两岸楚辞文化之旅的策划人、屈原后裔屈金星表示,端午前夕海峡两岸诗人沿屈原足迹采风寻根,体现文化认同,彰显文化自信,别具象征意义。

  据悉,接下来诗人一行将沿着沅湘屈原流放行吟的道路进行采风,抵达汨罗,祭祀屈原,进行为期一周的楚辞文化寻根之旅。(完)

相关新闻
乡愁70年,台湾90岁老兵寻回河北家乡亲人

90岁的赴台老兵张万龙没有想到,自己有生之年还能找到失联70年的亲人。 张万龙来自河北唐山,自1949年随部队迁居台湾后,与家人隔绝联系。张万龙不是没有想过寻亲,他不止一次提起想回老家,思念之情溢于言表,但他年事渐高,记忆力慢慢消退,对于家乡只能想起零星印象,连自己有几...

台湾媒体中原寻找“乡愁”:同根同源不能忘本

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连日来,台湾媒体人被中原姓氏文化所震撼,并赞叹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不能忘本。   13日,为期一周的“传承中华文化暨寻找乡愁”两岸媒体“姓氏寻根”联合采访活动落下帷幕,由河南省台办主办的是次活动吸引两岸20余家媒体参与。   在《新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在河南找到发源地,48个姓氏主要发源地在河南,被称为“中华姓氏的摇篮”...

“他的一生都是乡愁的代表作” 余光中文学馆馆长周梁泉缅怀余光中先生

台海网4月1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又是一年清明时。余光中文学馆馆长周梁泉先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时常会梦见老先生。虽然余老已经仙逝一年多了,但作为馆长,每天面对余老生前的一切,不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是周梁泉真的想和余老再谈谈“乡愁”……   周梁泉是一名文学爱...

泉州西街登陆央视说乡愁话海丝

一片桑园成就一座名刹,一座名刹催生一条街市—— 泉州西街登陆央视说乡愁话海丝 摄制组在西街拍摄泉州小吃制作过程 台海网3月29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昨晚8点,千年泉州西街亮相央视4套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五季。原汁原味的西街故事、感人至深的故土情怀、熟悉的老街场景,勾...

晋江梧林这百幢古厝洋楼 盛满闽南华侨的乡愁

胸怀祖国楼   修养楼   摄影发烧友纷至沓来。   巨榕   台海网3月29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石鼓山下,梧垵溪旁,一片历经600多年沧桑的闽南古建筑群,正洗尽铅华,悄然新生。   距晋江市区15分钟车程,位于新塘街道的梧林传统村落,近年来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寻味闽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