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台湾媒体中原寻找“乡愁”:同根同源不能忘本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新社 记者 李贵刚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一路走、一路听、一路看,连日来,台湾媒体人被中原姓氏文化所震撼,并赞叹同根同源,血脉相连,不能忘本。

  13日,为期一周的“传承中华文化暨寻找乡愁”两岸媒体“姓氏寻根”联合采访活动落下帷幕,由河南省台办主办的是次活动吸引两岸20余家媒体参与。

  在《新百家姓》中,有73个姓氏在河南找到发源地,48个姓氏主要发源地在河南,被称为“中华姓氏的摇篮”。

  连日来,台湾媒体人实地参访了河南鲁山县中华刘姓始祖苑、方城县曾姓祖根地古缯国遗址、淮阳县陈胡公陵园等姓氏发源地,寻根问祖、寻找“乡愁”。

  “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在淮阳太昊陵祭拜人文始祖太昊伏羲礼毕后,台湾指传媒社长游胜钧说:“乡愁不应该在邮票里,未来还应该让更多台湾年轻人来参访,让他们知道根在哪里。”

  “我要拜拜蔡姓祖先。”台湾导报蔡淑娟在参访上蔡县蔡叔度公陵园和蔡仲陵园时显得尤为激动,她一一虔诚地拈香向蔡氏始祖鞠躬敬拜。

  “人不能忘本。”台湾旺报陈君硕在参访新郑黄帝故里时称,“拿陈姓来说,往近追溯是在福建,往远追溯就在河南。”

  值得关注的是,台湾媒体人在参访期间发现,鲁山县中原大佛与台湾佛光山颇有渊源;上蔡县“蔡明园”由台湾明乘法师捐建;现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叔单鼎”出土于潢川县黄国故城;商水县叶氏庄园主人与台北知府陈星聚是亲家。

  “姓氏和文化就像一条无形的纽带把两岸的亲情给串起来了。”台湾媒体人纷纷表示,将会通过新闻报道让台湾同胞多了解中原,然后有机会一起来寻根。

  是此活动旨在贯彻两岸一家亲理念,弘扬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强化,增强台湾同胞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发挥老家河南在对台工作中的根亲文化优势,拉近豫台同胞距离。(完)

相关新闻
福建省总工会:为在闽台湾职工打造“第一家园”

记者1日从省总工会获悉,省总工会积极探索闽台融合发展新路,进一步落实促进闽台职工交流合作的措施,为在闽工作的台湾同胞提供与大陆职工同等待遇,为他们打造“第一家园”。 近年来,省总工会加大台湾职工集中地区工会组织建设力度,同等建会入会,鼓励台湾职工依法加入工会组织,享受相应权利、履行相应义务;推荐在闽工作台湾职工参选进入基层工会领导班子,反映...

“他的一生都是乡愁的代表作” 余光中文学馆馆长周梁泉缅怀余光中先生

台海网4月1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又是一年清明时。余光中文学馆馆长周梁泉先生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时常会梦见老先生。虽然余老已经仙逝一年多了,但作为馆长,每天面对余老生前的一切,不知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还是周梁泉真的想和余老再谈谈“乡愁”……   周梁泉是一名文学爱...

泉州西街登陆央视说乡愁话海丝

一片桑园成就一座名刹,一座名刹催生一条街市—— 泉州西街登陆央视说乡愁话海丝 摄制组在西街拍摄泉州小吃制作过程 台海网3月29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昨晚8点,千年泉州西街亮相央视4套纪录片《记住乡愁》第五季。原汁原味的西街故事、感人至深的故土情怀、熟悉的老街场景,勾...

晋江梧林这百幢古厝洋楼 盛满闽南华侨的乡愁

胸怀祖国楼   修养楼   摄影发烧友纷至沓来。   巨榕   台海网3月29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石鼓山下,梧垵溪旁,一片历经600多年沧桑的闽南古建筑群,正洗尽铅华,悄然新生。   距晋江市区15分钟车程,位于新塘街道的梧林传统村落,近年来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寻味闽南...

今晚8点 泉州西街将亮相央视4套《记住乡愁》

台海网3月28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今晚8点,千年古街泉州西街将压轴亮相央视4套纪录片《记住乡愁》栏目第五季。近日,栏目组在官方公众号发布预告片,并发起“您最期待哪条老街?”的投票,截至昨日,泉州西街以近7万票暂居榜首。 主题为“包容” 展示海丝起点魅力 泉州西街将在《记住乡愁》第58集播出,以《海丝起点 闽南古韵》为题,在“包容”这一主题下,聚焦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