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台胞扎根大陆当“猪倌”:从IT业跨界生态养殖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中新社湖北荆门3月20日电 题:台胞扎根大陆当“猪倌”:从IT业跨界生态养殖

  中新社记者 梁婷

  20日一大早,54岁的孙文衍便在猪舍里忙活起来。配置好饲料后,他开始亲手投喂,看着喂养的生猪长势良好,颇感欣慰。

  孙文衍出生于台湾台中市,已在湖北荆门生活了8年。从IT行业跨界生态养殖,很多人感到不解。但他说,从事生态养殖,自己不后悔。

 

  来荆门之前,孙文衍在台湾从事IT终端销售工作,年收入在60万元人民币左右。但他从小就对循环产业和生态种养比较有兴趣。2009年,他结识了湖北钟祥姑娘,两人结为伉俪。工作生活之余,妻子经常给他讲起家乡湖北的山山水水,这更是让孙文衍向往不已。

  有一次陪妻子回乡省亲,他感受到大陆在发展生态养殖上潜力巨大,于是作出了一个大胆决定:辞去工作,和妻子回老家发展,圆自己生态种养梦。

  妻子王长秀老家在钟祥市双河镇巷冲村三组,孙文衍决定在当地开办一家生态养猪场。“半路出家”从事生态养殖,孙文衍面临重重挑战。他在网上学习养猪知识,并请教在台湾从事生态养殖的朋友。迅速熟悉周围环境后,他与当地养殖农户交流,不断摸索、改良,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养猪经验,成了真正的“猪倌”。

  据介绍,孙文衍大力推广益生菌养殖技术。他将小麦、玉米、酒糟粉碎后,加入特制的微生物菌浸泡发酵后当作主料喂猪,经过益生菌浸泡处理后的饲料能抑制病源微生物的感染和繁殖。在处理猪粪时,孙文衍也加入微生物菌进行发酵,使猪厂闻不到异味。

  经过几年摸索,孙文衍的养猪场慢慢走上了正轨,从最开始十几头猪,到后来百余头猪,孙文衍几乎用光了自己与妻子积攒的全部积蓄,也吃尽了苦头。为了办好猪厂,他把床安在猪圈,白天黑夜把猪当成孩子一样照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孙文衍的付出得到了应有回报,也坚定了他养猪致富的信心。

  在随后几年里,孙文衍陆续扩大养殖规模,采取废物利用方法,种植了蔬菜、开辟了鱼塘。随着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孙文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

  2017年,经朋友介绍,孙文衍结识了湖北京山一家生态农业科技公司的总经理。一个有资源,一个有技术,两人相谈甚欢。对方提出高薪聘请他做技术指导。经过实地考察,孙文衍答应了请求。

  “希望有一天能带动周边农户发展生态养殖。”孙文衍说,传统养殖观念的改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无论多难,他都会坚持。

  他已经将湖北荆门当成了第二故乡。有了当地政府支持,他表示,会在这里奉献自己毕生的心血和智慧。(完)

相关新闻
闽台金融合作走深走实

(台海观澜)闽台金融合作走深走实   中新社福州3月20日电 (闫旭)“闽台金融融合工程”已被列为今年福建启动实施的“八大金融工程”之一。对此,福建省副省长郭宁宁近日在调研中提出,要深化闽台金融发展,力争在设立闽台合资金融机构、两岸货币清算结算、两岸金融业交流上形成新的突破。   近年来,福建持续推进闽台金融合作。涉台金融机构在福建加速聚集,是一个...

蔡英文要许给台湾什么样的未来?

台湾当局领导人蔡英文近来不断升高对抗大陆的调门,继接受外媒专访时攻击“一国两制”是对台湾“很大的警讯”,日前又抛出所谓“因应及反制‘一国两制’台湾方案指导纲领”,号称“‘一国两制’不会成为台湾的未来”。这与其上台前后多次声称在两岸关系上“不挑衅,没意外”大相径庭。对大陆态度如“发夹弯”般的改变,不仅折射蔡英文执政心态的重大变化,更关乎台湾...

蔡英文紧张,民进党阻挠!只因大陆视频平台将“落地”台湾

央视网消息:最近几年,大陆电视剧、综艺节目在台湾很受欢迎,近期传出大陆视频平台——腾讯和优酷即将登陆台湾的消息,这让台湾民众多了更多的选择,却让岛内某些人相当恐慌。 大陆“腾讯视频”传出已经在台北101租下办公室,将于5月赴台落地。优酷也计划在今年登台。这让不少台湾...

美台对大陆切香肠 大陆应反过来切

来源:环球时报 原标题:社评:美台对大陆切香肠,大陆应反过来切 美国在台协会处长郦英杰与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星期二在台“外交部”共同举行记者会,宣布美台将成立“印太民主治理咨商机制”,作为双方定期的对话机制。郦英杰说,首次对话预计今年9月在台北举行,美方将由国务院民主、人权和劳工事务局的资深官员带队,率团前来参加。 这是美台之间的一个新机制...

“我在大陆做社工”——国际社工日里的台胞掠影

新华社福州3月19日电(记者吴剑锋)在大陆的两年多里,涂佳荣几乎所有时间都投入到青少年的社会工作中,“我能感受到和大陆孩子之间的关系一步步从陌生走向依赖”。   毕业于社会工作专业的涂佳荣在台湾已经有8年的社工经验。2016年,他选择渡过海峡,来到福州马尾。“初来福建,我发现当地许多孩子和老人生活在一起,他们的父母都在国外,家人之间一年难得见一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