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旺报》报道,两岸“三通”在昨天(15日)迎来10周年纪念日,据海基、海协会签署的有关协议,两岸空运直航、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正式实施。两岸三通10年来为增进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促进心灵契合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台湾学者指出,台湾对“三通”的限制还是比较多,若双方能“门开得更大”,限制再减低,促成人流、物流、金流、信息流的畅通,有助两岸的优势互补组合。
据报道,台湾文大陆研所教授庞建国接受《旺报》采访时分析,“三通”实施10年来,令“人”和“货”的往来方便,节省大量运输与时间成本,对两岸交流有正面作用,但在生产要素的流通上还是不够通畅,在人流、物流、金流、信息流上还没完全畅通。
庞建国指出,台湾对这些的限制还是比较多,尤其对大陆资金,另外像最近两岸关系转冷,大陆官员、学者访台也受影响;物流的话,对大陆某些货物如农产品的限制也不少;信息流方面,两边各自对电视、电影都各有限制。庞建国认为,若以生产效率、产业竞争来说,若能“门开得更大”、限制更小,两岸间才会有优势互补的组合。
10年前的 2008年6月,时任海基会董事长江丙坤率海基会组团,赴大陆进行第一次会谈后,海协会长陈云林也应邀率海协会赴台,进行第二次“陈江会”,双方于圆山饭店协商,最终签署两岸直飞、海运直航、全面通邮,以及食安管理相关协议。
回顾十年前,厦门台商协会会长吴家莹表示,“10年前往返大陆时都要在香港转机,有时要耗上一整天,很劳累。直飞后一天内就能来回两岸,对台商照顾家庭、管理生意有很大帮助。这当中也省下了庞大的成本。”
如2008年11月的第二次“陈江会”后,双方签署直飞相关协议,从桃园飞往上海的新航路航程,最快也只要1小时22分钟,比周末包机缩短了62分钟、燃油节省近45%,航空公司及旅客节省的成本,每年约达新台币30亿元以上。
当时第二次“陈江会”签署的协议,也把原本每周36班的航班数增加到每周108班,把大陆的5个航点扩增到21个。不但带来经济利益,也拉近了两岸民间的感情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