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学有所教 病有所医 ——在莞台胞民生福祉受到两岸记者称赞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台湾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叶宏灯为两岸记者介绍东莞台商子弟学校的相关情况。(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东莞,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与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紧密的经贸合作关系;其中,台资企业总数近3700家,数量约占广东的四分之一。为数众多的台湾同胞来莞发展,融入当地生活,甚至在此定居,则不免会面临子女就学、生病就医等问题。然而,东莞却拥有大陆第一所由台商举办的、专门招收台商子女的学校,也有广东第一家三甲级大型台资医院。112日,参加首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联合报道活动的两岸记者来到莞城,探访在莞台胞的民生福祉。

  从广州往东南方向行车不久,便来到东莞市中堂镇潢涌村,东莞台商子弟学校便坐落于此。秾芳倚翠绿,焕烂一庭中,这里树木蓊郁,花香阵阵,溪流淙淙,一派田园风光。20009月,时任东莞市台协会长的叶宏灯发起成立该校;在学校会议室,他为两岸记者介绍了该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学生规模、特色活动等。之所以创办这所学校,主要是解决在莞台商的夫妻分居问题和子女教育问题,叶宏灯说,这样台胞可在此安心工作。据悉,该校开设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课程,覆盖3岁至18岁大学前教育的整个阶段。

  中华传统文化是东莞台商子弟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重中之重。该校将“中华始祖炎帝传世的四大精神”列为其核心价值之一,还设有一面示范墙,绘有历代思想家、文学家、史学家等中华英杰的浮雕,以求达到激励学生的目的。丽德书院内,学生可在此朗诵诗书、练习书法,荀子名作《劝学篇》悬挂于墙,十分显目。值得一提的是,该校还设有台湾文化教育馆,一进该馆,便看到数行大字:台湾文化溯源华夏文明,传承中华道统,可谓兼容并蓄、人文荟萃,实为中华文化璀璨辉煌之一脉也

  有些想哭的感觉,东森新闻云新闻部资深副总编辑吴增煌在参访后感性地说。他表示,该校重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给予学生充分的中国历史与中华文化教育,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很有帮助;相反,台湾在这方面则显得较为缺失。“中华文化最特殊的地方就是从未间断过。但今年以来,台湾调整教学大纲,减少古文比例,这是错误的,他说。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相关新闻
昔为天子库 今作领头羊——两岸记者看广州的时代担当

两岸媒体人在广州天和中央商务区合影。(中国台湾网 陈佳慧 摄)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广东考察时强调,广东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实验区,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始终鼓励广东大胆探索、大胆实践。广东40年发展历程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

黄帝陵:台胞融入大陆改革开放的文化见证

古树苍茫迎赤子,心香一炷祭轩辕。“这是我第三次来到黄帝陵祭祖,每一次都能感受到大陆的巨变。”来自台湾的81岁老人戎绍鑫说,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位于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黄帝轩辕氏的陵墓,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以黄帝为华夏始祖。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清明公祭黄帝典礼成为连接海...

“北漂台妹”两岸寻亲,为台胞找到故乡的家

今年中秋,周思妤是在哈尔滨一个小镇上度过的,这是台湾长大的她到过的“最北的地方”。 经过一段乡间小路时,周思妤看到地上有许多黑色小球,她以为是野果,打算捡起几个看看。想到它们都躺在路中间,又觉得不太对劲儿。同行的《环球人物》记者赶忙提醒:这些“小球”其实是羊的排...

两岸记者访东莞:这里有个“天下第一”,比金庸江湖里的还厉害!

台海网11月1日讯 据海峡导报报道,今天下午,从广州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了东南制造业重镇东莞。首届海峡两岸网络新媒体大陆行进入第七站,东莞展现给两岸记者的印象是“智慧”、“台味”。 车行驶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仿佛置身一片森林,路边的树木郁郁葱葱。 进入松山湖国际机器...

台胞在上海的这些年:从买不到麦当劳市民乱穿马路,到国际化程度超过台湾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我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又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更是改革开放两岸情愫的传播者。从我懂事后,嘴上说的最多一句话是:我是台湾人,也是上海人。 等回台北时再吃麦当劳 记得1993年的初冬,母亲对我们姐弟三人说:“下学期我们要搬去上海,你们要去那里念书。” 什么,去上海?我很诧异。 上海我是去过的,就在1992年的夏天。当时,对一个8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