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祭祀大典现场(图片来源:绵阳市台办)
古柏森森,旗幡飘飘,弦乐悠悠,诗意盎然。3月19日,农历二月初三,文昌帝君诞辰日这天,在“文昌祖庭”——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七曲山大庙,一场古老的文昌祭祀仪式隆重举行,拉开了“文昌杯”华语诗歌大赛暨海峡两岸系列文昌文化交流活动的序幕。来自海峡两岸的各界嘉宾代表300余人和近3万名海内外游客,在同根同源的血脉联系下,齐聚梓潼,共同追溯一脉相承的文化记忆。
“北孔子,南文昌”,古往今来,文昌文化广播华夏大地,在祖国大陆和港澳台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梓潼是世界公认的中华文昌文化发祥地,七曲山大庙被誉为“天下文昌祖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作家、文艺评论家白庚胜,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曾凡华,著名朗诵表演艺术家瞿弦和,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侯志明,著名诗人大卫等文学艺术界嘉宾也都前往梓潼参加活动。绵阳市副市长罗蒙、绵阳市政协副主席田荣华等出席活动。
据考证,文昌祭祀在清代即列入国家祭典。本次祭祀大典是在清康熙三年《文昌乐章》的基础上,由有关专家反复改编而成,既突出古色古韵,又进行了传承创新。伴随着婉转悠扬的洞经音乐,来自台湾高雄仙公庙、台湾赤崁天公庙等海峡两岸信众代表,在七曲山大庙道教司仪的引导下,按照道教科仪,举行了文昌神像挂红、起驾等仪式。随后,沿袭古老的庙会习俗,三通圣鼓敲响,七曲山大庙正门徐徐开启,戊戌年文昌祭祀大典正式拉开帷幕。
祭祀大典按照传统文昌祭祀“三献礼”规制,全程伴以祭祀歌舞“六佾舞”,长袖明眸,衣袂飘飘。“初献礼”,30名两岸学子代表向文昌帝君恭献书卷,齐声朗诵被誉为“善书三圣经”之一的《文昌阴骘文》名句:“济人之难,救人之急,悯人之孤,容人之过,广行阴骘,上格苍穹……”“亚献礼”,20位海峡两岸文昌信众代表依次上前,净手上香,祈愿家兴业旺、国强民安。著名节目主持人但军现场敬诵《戊戌年文昌祭祀大典祝文》,表达海内外各界人士对文昌帝君的追思和尊崇。“终献礼”,两岸各界人士代表向文昌帝君敬献花篮,绵阳市朗诵艺术家协会秘书长邓咏涛敬诵《戊戌年文昌祭祀大典祭文》。最后,在大型祭祀乐舞中,青年歌手王丹引吭高歌《颂文昌》,掀起两岸民众共仰文昌、祈福中华的高潮,在饱含深情的悠扬歌声中,文昌祭祀大典圆满礼成。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文昌文化在台湾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正在成为四川与台湾交流交往的品牌活动。近年来,依托两岸日益频繁的文昌文化交流交往,梓潼也成为台商投资的沃土。2016年,绵阳市台商产业园在梓潼挂牌成立,一批台湾企业进驻产业园区。19日下午,由梓潼县委、县人民政府主办,县投资促进局承办的“推动文昌文化振兴,促进梓潼经济发展”座谈会召开。40余名台商及其他地区客商、文化界代表座谈交流,围绕梓潼文化旅游及康养产业发展等主题,结合梓潼资源优势和特色产业,就如何推动文昌文化振兴,促进梓潼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
除此之外,“行古蜀道·看新梓潼”采风活动、“穿越时空的思想之光”——“文昌杯”华语诗歌大赛颁奖晚会等活动也陆续开展,通过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传播文昌文化精神。(中国台湾网、绵阳市台办联合报道)
延伸阅读:
文昌文化是以儒、释、道三教哲学思想和文昌梓潼神神灵崇拜为核心,综采百家,融合三教,忠孝为纲,扶植斯文,化淑民心为任,慈心济世,宏仁劝善为核心价值导向和行为规范,在意识形态潜移默化影响人们思想行为,实现天人合一,人天协调的地方民俗文化。它发祥于梓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精神遗产,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历届回顾:
首届:2011年8月,梓潼县举办了“首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整个活动以“弘扬文昌文化,促进两岸交流”为主题,包括了文昌民俗文化展演观摩、文昌文化研讨、三国文化旅游线路及绵阳灾后重建成果考察、1077届文昌庙会等多方面的内容。
第二届:2016年3月11日,第二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隆重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的480余名嘉宾及5万多名信众、游客前往现场,共襄盛举。活动还举行了以“共享光荣、共享财富”为主题的第二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研讨会和“同宗同文,共颂文昌”大型主题晚会、“大雅文昌”洞经古乐演奏会和帝乡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等活动。
第三届:2017年2月28日,第三届海峡两岸文昌文化交流活动在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隆重举行。据不完全统计,活动吸引了海内外游客5万余人次。活动内容包括文昌祭祀、文昌文化研讨会、文昌出巡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等环节,重点突出文昌文化与华人寻根文化相融合、文昌文化与绵阳梓潼人文文化相映照、文昌文化影响力向经贸合作推动力相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