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开通“台北快轮”。念望舒 林映树 摄
平潭岚城乡上楼村的变化,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这个村庄,眼见之处皆是两岸文化融合的成果:村口的地标是一座“小房子”,装饰着特色的风车、五彩斑斓的轮胎;新修的村道旁竖起了文化长廊,箩筐、酒瓶、渔网等经过包装改造成为精致的手工艺品;荒废的空地摇身一变,铺上绿色草坪,成为村民休憩的好去处……
曾经,这里只是一个普通的小村落。如今,“两岸一家亲”的认同感、归属感在这片土壤里深深扎根了——而这一切,要从平潭试点两岸社区融合建设说起。
2016年夏天,上楼村干部前往台北忠顺社区交流学习。同年12月,上楼村与台北忠顺社区结成友好对子,试点引进首个台湾里长曾宁旖担任上楼村村委会执行主任,“嫁接”台湾经验,开始了两岸社区的共建、共享、共融的交流合作。
自此,上楼村拥有全新的专属标志、文化长廊以及整体发展规划,它被赋予了新的内涵。2017年初,该村成立首批志愿者队伍,人数多达80名。
就这样,这个拥有380年历史的小村落,在两岸民众的期待中,孕育出一个爱的大家庭,呈现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上楼意象,记录着融洽、深化的两岸基层交流。
数说
平潭率先实施“一岛两标”,率先采认台湾建筑、规划、旅游、医疗、教育等行业资质资格,目前备案台湾相关机构和企业49家、从业人员281人。
发挥政策优势,加快打造两岸快件物流基地,2017年,平潭港口货物吞吐量同比增长60%,其中两岸货运量增长5倍;跨境电商保税进口入区货值2.1亿元、同比增长3倍以上;海运快件、跨境直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分别达7071万元、1300万元。对台小额贸易市场2017年销售额达7.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