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台湾媒体报道,位于台中市中区中华路一带的中华路夜市,是台中早期著名的夜市之一,至今存在已超过50年,1970年代时期是台中市最热闹的商圈之一,后来随着景气的起落、市政中心的迁移、陆客锐减等三波冲击,让中华路夜市的人潮不断衰退,摊贩都感叹夜市过了12点,人潮就少的明显,干脆改成晚市,晚间营业的市集,而非半夜营业的市集,还更合适些。
据报道,中华路是台中老牌的夜市,在1970年代时期是台中市最热闹的商圈,当时台中八大行业发达,中华路夜市就成了这些从业人员添购工作服饰的指定场所,在公园路与中华路口,兴起好几家女性服饰与内衣店,慢车道满满都是逛街的人潮,颇有香港女人街的光彩。现在台版的女人街,只剩不到十摊业者,跟过去的荣景根本无法比较。
中华路另一个特色是众多老店的小吃摊,从下午5点营业至凌晨4点,街上集结南北的台湾小吃,也有异国美食。较为知名的小吃像是知味小摊的招牌生青蚵、各式粥品,潭子臭豆腐,陈记凉茶本铺和阿水师面摊,牛乳大王和酸梅汁,还有著名的异国美食新加坡肉骨茶,也是众人推荐的老店之一。
台中老牌大面羹的洪姓老板表示,现在夜市真的难做,少了陆客当然有影响,但是最主要还是台湾人花钱变得很保守,看到景气不好,现在都只有点一碗大面羹,不点小菜,营业额当然就减少很多。
现烤乌鱼子摊的老板娘也说,现在不知道怎么样,晚上过了半夜12点,人潮就少得可怜,夜市改称晚市才比较合理。摊商看到人潮变少,很多都转移阵地或是干脆转业,现在摊位也减少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