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彭德胜和儿子彭瑾瑜在自家茶园合影。(梅江台创园供图 中国台湾网 发)
“陈老板,过两天你那边茶山除草的工人忙完了,可不可以麻烦他们过来我这边帮帮忙。”一个身材不高皮肤黝黑的年轻男子,操着一口浓重的台湾腔普通话有礼貌地说。“没问题!小彭老板。我前几天都看见你在山上锄草呢……”陈老板爽快答道。
被称为小彭老板的年轻人是台资公司梅州市星森福农林发展有限公司的老板彭瑾瑜。在还没来梅州种茶前,彭瑾瑜的另一个身份是台湾嘉义大学机械工程硕士研究生,正宗理工男一枚,却隔山跨海来梅州从事与所学专业风牛马不相及的茶农。这事还得从小彭的父亲老彭说起。
情系故土 来梅开山种茶
老彭名叫彭德胜,原是台湾客家大县苗栗县的混凝土车司机,祖籍蕉岭,2003年,老彭萌生了回梅州寻根的念头。初踏上梅州土地,梅州清新秀美的山水、热情好客的客家老乡、熟悉的客家话和相似的客家美食,深深吸引了老彭,在梅州数次到访寻根的过程中,老彭便有了在梅州开创事业的计划。
老彭长期以来对台湾茶文化有爱好和研究,于是他和几位朋友、当地向导几乎踏遍梅县周围中的高山,甚至偏远乡镇村落,终于找到了心仪的创业福地——坐落于梅江区西阳镇的明山嶂,明山嶂四周清幽静谧、视野开阔,水源充足且附近人烟罕见几近零污染,具有种植东方美人茶及有机乌龙茶的先决条件。在当地政府和村委的协调下,老彭承包了明山嶂“上炉肚”山头,当起了“拓荒牛”。
万事开头难,开路行路更难。尽管老彭是开了一辈子车的老司机,但山高路弯坡陡的行车惊险,着实是老彭以前从未遇到的。为了顺利上山,他需要在车轮上绑着铁链,牢牢的固定在轮子四周以增加对路面的受力,慢慢地开上去。遇到路面不够宽卡车无法顺利转弯时,他便要停下来用劈刀劈开竹林开路,往往几公里的路程,要花费平路驾驶几倍的时间精力才能到达茶场。下山的时候,更是要牢牢握紧方向盘踩稳刹车踏板,轮胎压着路沿来控制滑行。途经的村民看到如此惊险驾驶,都替这个台湾大叔捏一把汗。
老彭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硬是铲平了山头,开出了一条条齐整的茶带,种上了台湾特色茶种青心乌龙、青心大囿和台湾樱花品种斐寒、富士、吉野、八重等。一棵棵茶苗和一粒粒樱花树籽都是老彭和工人亲手种植在数百亩的山林地中,这一干,就是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