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海南诗友追思著名诗人余光中

www.taihainet.com 来源: 中国新闻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你完美的诗人形象/是两岸乡愁的神话,两岸人都爱你/在这样一个平常而又神圣的日子/我站在海边不知道该说什么/只想轻轻地对您说:先生,走好。”17日下午,“家国情怀,梦回乡愁——两岸诗会桂冠诗人余光中先生追思会”在海口举行,80余名诗人、朗诵家、诗歌爱好者用诗歌追思远行的诗人。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于12月14日离世。两岸诗会组委会、海南省台办主办此次活动,表达海南诗友对余光中先生的缅怀、悼念和敬意。

  余光中与海南缘分颇深。早在抗战初期,9岁的余光中随家人为躲避日寇,曾坐船途经琼州海峡。2003年、2004年、2011年,他曾三次来海南讲学、研讨,以诗会友。2013年年底,他以85岁高龄应邀来琼参加2013“两岸诗会”,并以杰出影响力和对两岸文化交流之贡献获诗会“桂冠诗人奖”。在“两岸诗会”颁奖礼暨《乡愁》交响乐诗会上,先生登台朗诵《乡愁》,讲述创作背后的动人故事,随后还参加了诗会的采风和讲学活动。

海南省台办主任刘耿深情回忆起与余光中先生交往的点滴。 郭江晓 摄

  追思会上,与会人员佩带着洁白的玫瑰,共同观看余光中生平短片。两岸诗会组委会主任、海南省台办主任刘耿高度赞扬余光中的成就和影响力。他表示,余先生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他的作品是海峡两岸共同精神财富,在世界华人中有广泛的影响,不少诗作选入教科书,广为传诵。尤其是一曲《乡愁》,传诵至今,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

  刘耿深情回忆起与余光中先生交往的点滴。2012年8月,海南文化界名人一起在高雄西子湖畔同余先生畅谈,共筹琼台文化交流;2013年秋,刘耿又赴台登门邀请先生来琼参加2013“两岸诗会”;2016年10月底,刘耿与余先生在高雄再次会面,共叙诗情,并邀先生来琼再续诗缘,可惜这个愿望无法实现了。

  著名作家韩少功因故不能参加追思会,主持人宣读了他的电函:余光中先生才兼诗文,情系两岸,学融中西,为人温良敦厚,是中国当代文学灿烂群星之一。巨星殒落,我心悲伤。今夜星光,地久天长。

  朗诵艺术家罗大明、李燕、周亮辰等,分别诵读了余先生的经典篇目《母难日》《当我死时》《白玉苦瓜》,歌手亓峰演唱了《匆匆》《乡愁四韵》,追思会沉浸在不舍的诗意之中。

与会人员回忆余光中诗作对各自的影响。 郭江晓 摄

  海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沐发言说,虽无缘见过余光中先生,但对“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这两句诗印象最为深刻,前一句改变自己的创作美学观念,后一句使自己明白当下诗歌创作与中国伟大诗歌传统一脉相承。

  活动中,多位文学艺术界人士回忆余光中诗作对各自的影响,分享与余老交往故事,赞扬他的品格与才情。他们都提到,当下,要通过各位诗人的努力,传承中国优秀文化,在先辈荣光基础上,创造新的辉煌。

  由海南诗人构建的新媒体诗歌平台《海诗刊》出版了“周末特刊”,陆健、远岸、雁西、张况、艾子等12位诗人,各赋诗一首,悼念余光中先生。

  此次活动由海南省诗歌学会、海南广播电视总台音乐频道、海口国新书苑等联合承办。(完)

 
相关新闻
文史爱好者:余光中的这首诗是另一个版本的《乡愁》

永春文史爱好者收集了不少余光中的著作,并有新发现—— “这首诗是另一个版本的《乡愁》” 台海网12月17日讯 据泉州晚报报道 2003年9月17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回到阔别近70年的故乡泉州永春洋上寻根谒祖,饮水思源。(林水坤 摄) 永春退休老干部、福建省民俗学会会员、文史...

诗人已去,台湾的乡愁仍在

12月14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去世。被称为“乡愁诗人”的余光中,因一首小诗《乡愁》在大陆家喻户晓。1972年他创作此诗时,两岸互不往来、台湾还处于誓言“反攻大陆”的时代。当“乡愁诗人”安静走完一生,人们再次吟唱起这首优美的小诗,不禁也在思考:今日的台湾还有乡愁吗?   2017年恰好是两岸交流30年。30年前,压抑了近40年的乡愁,促使一群台湾老兵走...

香港中文大学师生追忆余光中:诗人若近,人间似远

资料图:2015年11月8日,余光中在开馆仪式上致辞,当日,余光中文学馆在福建永春举行开馆仪式。 中新社记者 吕明 摄   作者 殷田静子 洪蔚琳 何香奕   一代文学大师、著名诗人余光中14日在台湾高雄病逝。曾在香港中文大学(中大)任教过11年的他,为中大作出不少贡献,也留下了抹...

余光中住过的厦门街曾是“台北文学故乡”

▲厦门街现状   台海网12月16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薛洋 文/图)在台北市城南,有两条与厦门有渊源的街道,一条是厦门街,一条是同安街,它们相距不远,一度被称为“台北文学故乡”。余光中就曾在厦门街113巷8号住了20多年,包括《乡愁》在内的很多作品都是在这里完成的。他曾自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