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委声音】
用最简单的材料
表现出至简至美
《出版人》杂志执行主编 任殿顺:这是我第三次来当评委。总体的感受是,这个活动在行业内的水准和影响越来越大,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我在投票中兼顾两个原则,因为我们选的是“最美的书”,首先就是书的设计感,就是它最终呈现的效果。其次是选真正能在市场上流通的书,这要考虑到成本不会太复杂,它可以用比较简洁的方式,更好地呈现当下的潮流和美。其实,审美的表达、艺术的表达,也可以用最简单的材料、印刷方式,表现出至简至美。这种至简至美更易和市场结合,更易到达大众手中,这是出版社和设计师都希望看到的。
封面设计“不过度”
还与内文完美结合
当当童书频道执行主编 王新军:今年参赛作品的水平比以往更高。作品设计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建筑、艺术等多个种类,也更多突出原创的元素。例如这次获得“晶贝壳奖”的《书艺》,形式与内容结合得非常好。不只是封面、版式设计得好,和内文也结合得很好,可以用“完美”来形容。
设计大赛最重要的还是考虑设计是否有新意,是不是为内容服务。市场上这么多书,第一眼能否进入读者眼球,首先看封面设计是否成功,还要拿起书翻一翻内文,看跟封面结合得如何,是否给读者美的阅读享受。这次入选“海峡两岸十大最美图书”的书籍都体现了这个特点。此外,本届比赛过度设计的书比以往少,说明设计师越来越注重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以往有些书为了参赛而参赛,没有把书的设计和实用性完美结合。
“精准度”和原创性
让读者有美的享受
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 吴文越:我们现在的书籍都是整体设计,但也有一定的原则。
第一要“准”,书籍再怎么包装也不能脱离它的内容,但是我们的设计可以在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也就是赋予书籍新的感觉和内涵。
第二个“精”,就是我们说的书籍的美,虽然书籍有商品的特殊属性,但也有它的文化性,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缺一不可的。
第三个是“度”,就是它既不能为了哗众取宠过于奢华,又不能一切从简,连扉页什么都省掉了,因为书还是得让读者翻阅,一点点去寻找惊喜的。
在这个基础上还要加一个原创性,不能看起来就不新鲜。
应该说现在的书籍比以前讲究多了,大家在追求功能的同时也要求审美的享受。在书本原有的意义之外,还能读到设计师的用意。
大陆书籍素材丰富
阅读起来很有味道
台湾艺术大学创产所博士 陈俊良:一个城市的书籍设计,可以代表这个城市文明化的程度。这几年来,我看到大陆的书籍设计日日新,而且找到了自己的设计内容和方向,这是相当可喜的。比起大概15年前,可以用“飞跃式”来形容,书的设计和内容有了飞跃式的成长。台湾也有一些简体书店,我很习惯去这些书店买大陆出版的、内容好设计也好的书。台湾繁体字的书更多,相比之下,大陆的书比较轻巧。书本身要被阅读,如果过度包装会导致很重,放在书包里都不想带。
大陆书籍最不缺的就是内容,素材非常丰富,非常经典,每次阅读都觉得非常有味道。这次参赛的书籍一应俱全,各式各样百花齐放,在评审过程中可以看出,大陆的整体书籍设计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