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台湾 >> 两岸交流  >> 正文

“我的诗歌,不只是《乡愁》”——忆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

www.taihainet.com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2015年11月7日,余光中返回故乡永春参观余光中文学馆。康庆平 摄

  2017年12月14日的微信朋友圈,被“乡愁”刷屏了。

  这一天,以《乡愁》一诗闻名于世的余光中先生,因脑中风并发心肺衰竭,在台湾高雄医院病逝。

  提起余光中,几乎每个人都会想到这几句:“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余光中和我说,他喜欢诗歌里的典故。”福建永春余光中文学馆馆长周梁泉说,由于《乡愁》光芒太过耀眼,很容易遮盖余光中的其他创作。“如果一见面只和余光中先生聊《乡愁》,他会急。”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随父母迁居香港,次年赴台。从1948年发表第一首诗开始,他先后出版诗歌、散文、评论和翻译著作50多部,在海峡两岸和香港出版著作逾70种。

  余光中各个时期创作风格多变。他曾经调侃,自己“对阿波罗忙不过来而派下的九个缪斯各个都去追求”,是“艺术上的多妻主义者”。

  在台湾乡土文学运动中,余光中的一些做法曾引发争议。而谈到他的文学创作,很多人则不吝赞美之词。梁实秋曾形容他“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相关新闻
这位清癯和善的老人带着他的乡愁,永别了挚爱的诗歌

资料图:著名诗人余光中。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2月15日电(记者 上官云)“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对这首名为《乡愁》的短诗,想必很多人都有所耳闻。清新的文字,悠长的韵味无一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只是,就在昨天,写下此诗的余光中,那位著名诗人、旁人印象中温和板正的老人,不幸因病在台湾去世了,永...

看不到向上提升机会 台湾青年的心飞向大陆

高雄大学东南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陈一民日前接受专访时表示,台湾学子有意到大陆攻读研究所的正在增加。6年前他的学生没人想去大陆念研究所,但现在几乎每班都有学生毕业后想往大陆深造,且锁定大陆顶尖大学研究所。据他观察,面对大陆市场的崛起,台湾学生的急迫感正被激发。   ...

乡愁终变成矮矮坟墓 你了解诗人之外的余光中吗?

乡愁终究变成矮矮的坟墓,你了解诗人身份之外的余光中吗?   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病逝,享寿九十。   在大部分国人心中,对余光中的定位始终是“乡愁诗人”。但余光中作为一代文坛巨匠,离世之时,被我们铭记的不应该只有《乡愁》。   除了《乡愁》,你应该更了解余光中。 ...

再见了,台湾诗坛的南极仙翁

《我在大陆看台湾》   最近台湾诗坛的老前辈,余光中先生过世了。他的诗作很多,但《乡愁》相信很多人都朗朗上口。这首诗也收入在我的中学课本中。说实话,那个时候的我对于这首诗,并没有太大的感觉,只能感觉到这首诗非常有意境,很有感情。但是并不能从中感觉到乡愁。不过,老师或长辈们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我能感觉到他们挺动容的。   余老师还有一首《乡愁四...

“乡愁诗人”飘然远行——缅怀余光中先生

2017年12月14日,中国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先生逝世,享年90岁。1972年,44岁的余光中写下那首催人泪下的《乡愁》曾让无数中国人落泪,被冠以“乡愁诗人”的称号。   余光中先生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族人命名“光中”,为光耀中华之意。1948年进入厦门大学外文系学习。1950年随家人迁居台湾。他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写作的“四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