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失根的兰花”
流沙河写了《就是那一只蟋蟀》,来回应余光中的文化乡愁。诗尾他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就是“中国人有中国人的心态,中国人有中国人的耳朵。”
嘴耳心相通,源于共有的文脉语言。文化连结才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的那一部分,也往往是最长久的那一部分。它远胜过政坛的三十六计,也远胜过借助“法理”的虎皮大旗。
而在民进党政治文化中,“公民投票法”也牵连自己的所谓“初心”。“公投”本就是“台独”“建国”的工具和“神主牌”之一。“台独联盟”主席蔡同荣,就多次提出法案,外号“蔡公投”。而“台独”的“理论大师”林浊水,也草拟过“公民投票法”草案。
参照这次“修法”后的标准,过去6项“公投”,竟有4项达到通过门槛。万一以后有涉及“国家认同”议题“照猫画虎”打擦边球,必将恶化两岸关系,对蔡英文“维持现状”之说予以“打脸”。
南宋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无根的兰花,寓意南宋失去国土根基和文化维系。日暮家国何在?这才是永远的乡愁。
所谓“法理台独”,“文化台独”,如砍斫之斧,正有让台湾成为失根的兰花之虞。我们决不能坐视这种事情发生。
时光回流到1977年,岛内的李双泽创作了一首经典民谣歌曲,叫《少年中国》,歌词改编自著名诗人蒋勋的诗作。
歌曰:我们隔着迢遥的山河 去看望祖国的土地/你用你的足迹 我用我游子的乡愁 你对我说/古老的中国没有乡愁 乡愁是给没有家的人/少年的中国也不要乡愁 乡愁是给不回家的人。
40年过去了,有些东西不能变。这才是对待乡愁的态度,这才是应有的初心。
(文/临阵岛哥)
来源:侠客岛
原题:台湾还有“乡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