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厦门,火红凤凰花盛开的季节里,第八届海峡论坛如期而至。
过去七年里的每个6月,一拨又一拨的台湾乡亲跨越海峡,聚首福建,共赴两岸人民大交流、两岸各界大聚会、两岸亲情大融合、两岸经济大合作的嘉年华。
回眸海峡论坛七年路,历届海峡论坛的热闹盛况与难忘瞬间,留在了亲历者的记忆里。
2009年,首届海峡论坛举办,8000余名台湾乡亲踏海而来。从拜“妈祖”到寻根谒祖,从青春握手到经贸对接,从草根到庙堂……18场主要活动,花开八闽。
那一年,隔着海峡的一对花甲老友——朱于益和陈映秋再度喜相逢。13年前,两人在北京参加两岸救捞会议;13年后,两人不约而同来到厦门参加海峡论坛。他们认出了彼此,惊呼一声“老朋友,原来你也在这里”,两双布满青筋的大手,握在一起,久久不愿松开。
2010年,如果说首届论坛架起了桥梁、搭起了舞台,那么,步入第二个年头,这座桥梁更宽,这个舞台更大。
那一年,两岸62家单位共襄盛举,25场主题和系列活动吸引了1万多名台胞参与,其中约八成来自基层,约六成是中南部乡亲;涉及界别30个,比首届增加了10个交流界别。
2011年,第三届海峡论坛,两岸主办单位增至68家,还首次将闭幕式移到了台湾的台中市举行。
那一年,赴台个人游开放,台湾夜生活的活色生香被搬到了厦门人的家门口。在湄洲岛举行的两岸信众共祭妈祖盛典上,云林北港朝天宫的镇宫之宝——一尊“黑脸”妈祖神像三百多年后首次回娘家。
2012年,第四届海峡论坛,第一次把两岸百家不同民间信仰的宫庙代表汇聚在一起,创下两岸民间文化交流参与宫庙最多的纪录;第一次推出“海峡影视季”;第一次展开两岸婚姻家庭话题的讨论;第一次召开台湾农民创业发展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