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节点作出的正确选择
11月7日中午12点刚过,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会见大厅的门口已排起了长队,数百位记者等候在安检口,焦急地向同行和值守的警察询问:几点可以放人进去。
接近下午一点半,记者终于可以被允许通过安检口进入。各路摄影摄像记者在进去后的第一件事,是冲着各个地方拍照,包括地毯、吊灯、植物景观,一个角落一个细节都不想放过。
在香格里拉酒店的大门口,一些记者也掏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即便其中的很多老记者因为报道过多次香格里拉对话会议已对这里很熟悉。“快拍,今天不一样。”有人边拍边说。
对于这次两岸领导人的历史性会见,媒体人自然深知其意义的非同寻常。另一方面,这次会议对于前来新加坡报道的包括来自两岸以及会议所在地新加坡在内的所有记者来说,也都是一个重大的突发事件。这种在消息传开前一点蛛丝马迹没有捕捉到的情形,在嗅觉敏锐的记者圈,并不多见。很多相熟的记者一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提前得到消息了吗”,而得到的回答几乎无一例外:没有。
这个时候,再回想此前的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10月14日在广州的会面,记者们才觉得意味深长。会面的当天,新华社刊发的一篇文章登上了国台办官网的首页,标题为:“张夏会广州登场张志军冀双方在重要节点作正确选择。”
11月4日,在宣布两岸领导人将在新加坡会面的消息时,张志军透露,他在和夏立言在广州会面时,曾谈及两岸领导人会面的话题,并就此进行了初步沟通。此后,双方经过密切协商,就举行两岸领导人会面达成一致。
广州的“张夏会”并非是国台办和台湾陆委会这两个两岸事务主管部门间首次谈论两岸领导人会面的话题。张志军还进一步透露,自国台办和台湾陆委会在2014年建立联系沟通机制后,双方一直就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保持沟通,努力促进两岸各领域各层次人员的交流互动,期间曾提到两岸领导人会面问题。
“双方共同回顾了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历程,一致认为,两岸在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维护了台海和平稳定,增进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支持和国际社会的欢迎。”广州“张夏会”后的这份“积极共识”,肯定了马英九成为台湾方面领导人后两岸关系的发展。
2005年时任国民党主席连战展开“破冰之旅”到访大陆,并在北京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面,双方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是60年来国共两党主要领导人间的首次会谈。这一次创举后,两岸党际之间的交往日渐热络和频繁,而外界对于两岸关系下一个重大突破点的关注便落在两岸领导人的会面上。
马英九2008年5月成为台湾方面领导人后,两岸双方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两岸关系发展态势良好,取得丰硕成果,在给民众带来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处的同时,台海局势也保持和平稳定。数据显示,从2008年到2014年,大陆对台湾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从1033.4亿美元、258.8亿美元和1292.1亿美元,增加至1520.3亿美元、462.8亿美元和1983.1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6.65%、10.17%和7.40%。而随着台湾方面开放大陆旅客赴台旅游,两岸旅游业的合作在近几年得到蓬勃发展快速推进。2014年两岸人员往来总量达到941.1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离“一千万时代”只有一步之遥。
《中国新闻周刊》从一位不便具名的权威人士处获悉,两岸关系发展积极,两岸间开始就个别官方层面的交往和两岸领导人的会面进行接触,但囿于一些细节问题,没能取得突破。
其实,往历史更久远处回溯,早在23年前,大陆方面在推动“汪辜会谈”时,就把举行两岸领导人会谈的目标列为下一日程。“对会面时双方的身份和名义,也已有了腹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前常务副会长唐树备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考虑到双方的政治分歧,大陆方面对当时的大陆领导人和当时的台湾方面领导人的称呼,都用了“先生”的字眼,和这次“习马会”用的字眼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