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6月8日讯 如同两岸人员交流、资金往来的现状,两岸新闻媒体交流也呈现出“一边倒”现象:台湾媒体来大陆报道的多,大陆媒体赴台湾报道的少。
20年来,来大陆采访的台湾记者达到1万多人次,而大陆记者赴台采访仅为数百人次,人数比约为20:1。
新闻交流的不对称,影响了两岸资讯的良性沟通,阻碍了两岸交流的正常发展,由陌生而误解,由误解而冲突,这是新闻滞后交流带来的结果。
这种不对称的单向传播状况,缘于台湾当局长期以来的意识形态作梗,使两岸媒体交流谈判停滞,在商谈僵局背景下,大陆单方面敞开心胸,欢迎台媒广泛报道大陆。
当前,两岸重新启动两会商谈机制,多年来两岸交流“一边倒”的局面有望得到改变,其中包括新闻交流不对称的改观。
两岸交流,新闻先行。两岸交流正常化,新闻交流必先正常化。
现状:不平衡、不对称传播
台湾中天电视新闻副总监平秀琳昨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称,10多年前大陆就开放台湾媒体前来驻点采访,驻点数量逐年增多,开放采访的尺度和自由度也日益宽松。反观台湾方面,开放大陆媒体赴台驻点采访很少。
由于大陆开放台湾媒体驻点采访的时间较长,台湾媒体对大陆的报道涉及面很广,深度也够,而大陆民众对台湾各方面信息的获取,在深度、广度上严重不够。
在台湾资深媒体人、《中国时报》执行副总编辑张景为看来,近20年来两岸新闻交流从无到有、从单向到部分双向,最受诟病的是不对等交流现状,台湾的主要媒体都到大陆驻点采访,大陆只有少数几家媒体可以入台采访,两岸新闻传播存在实质上的不平衡。
张景为称,经过这些年的发展,两岸新闻交流的“量”有大的改观,两岸间的大事能比较及时得到传播,但在“质”上存在严重不足。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两岸媒体在报道中“有所偏好”,比如台湾媒体经常报道大陆的负面新闻、落后现状,大陆媒体也常常宣传岛内民主纷乱、社会混乱等消极面。虽然这种状况原因复杂,不能简单归罪媒体本身,但它对两岸关系的消极影响不可忽视,很可能会加重两岸民众的误解和隔膜,阻碍两岸融合的脚步。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教授蔡玮同意不对称表现在质和量两个层次。量的方面,台湾平面媒体、电视媒体基本上在大陆有驻点,数量上远远多出大陆媒体驻台记者,造成报道数量上的悬殊比例。质的方面,两岸因为政治和意识形态上的考量,很多报道带有“立场性”,难免造成选择性取材的结果,质上得不到保证。
探源:意识形态超越新闻
蔡玮认为,新闻交流质和量不对称的原因,除了两岸长期的隔阂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某些报道政治凌驾于专业、意识形态超越新闻价值,完全是从政治上考量,从而扭曲了原本应有的新闻价值。
《南方都市报》副总编辑任天阳说,长期以来台当局意识形态挂帅,使得两岸谈判中止,后来还停止了新华社、《人民日报》记者驻台采访的资格,使得原本有所起色的媒体交流停滞了。
台湾东森电视台亚洲台总编辑林天琼分析,8年来由于台湾政治的纷扰,使得两岸媒体传播单向性明显,即台媒从业人员来大陆报道的多,大陆媒体业者赴台报道的少。
意识形态挂帅,新闻价值靠边,阻碍了两岸交流的正常进行。林天琼说,过去台湾民众因为对大陆很陌生,由陌生而产生恐惧、误解;当双方彼此了解后,清楚地知道对方某个动作的意涵,想要表达的意思,就不容易产生误解、冲突了。
两岸长期隔绝的历史,使两岸民众处在一个 “咫尺天涯”的环境当中,双方误会很多,戒心也很多,这对两岸关系发展非常不利。
时机:两会商谈模式启动
两岸传播长期不对称,日益不能满足迅速发展的两岸交流需要。任天阳举例说,珠三角台商大约有20万,他们需要了解台湾信息,台湾人也需要了解珠三角的台商信息,包括经济、贸易、文化等方面的资讯。
任天阳说,随着两岸经贸交流回暖,媒体间的双向交流必要性凸显。两岸经济贸易交流上了一个台阶,势必对两岸新闻交流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随着两岸经贸谈判的“两会”模式启动,两岸新闻交流将迎来大发展的春天。
张景为认为,在两岸关系从“冷冻冰封”走向“春暖花开”,这种不平衡发展的传播局面被打破只是时间问题。
“随着两岸关系和缓,媒体交流会随之好转,但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步步开放。”林天琼强调,近期开放大陆客赴台游和周末包机直航,势必加速大陆媒体到台湾采访的进度,进行例行性和特殊性议题的采访。
中国传媒大学电视与新闻学院的陈作平副院长说,马英九上台后,两岸视野比较开放、理性、务实,和大陆的对台善意取得共鸣后,这种宏观战略自然会影响各个领域的开放度,包括新闻交流合作。
作用:拉近两岸同胞距离
两岸关系发展离不开两岸交流,而在两岸交流之中,前提是两岸资讯交流,两岸新闻交流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林天琼认为,沟通化解误解,在沟通工作当中,新闻记者冲在第一线。透过媒体人员的交流,化解媒体人员之间的误解,并透过他们的文字、声音、影像,向一般受众广泛传播,两岸民众就能更加了解对方,解除误会。
媒体如果没有先交流,不能传播信息,或者传播错误信息,民众就会产生误解。媒体交流多了,传播的观点就更加客观,使两岸交流朝好的方向走。反过来,其它领域的交流频繁后,比如周末包机直航、大陆客赴台游,又会促使媒体交流更活跃。
陈作平副院长认为,通过双向资讯传播,使两岸同胞有了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机会,从而促动两岸关系进一步发展,两岸同胞之间的敌意渐渐消除,同胞之情逐渐凸显出来。
以这次汶川地震为例,从第一时间的抗灾救援到后面的赈灾重建,台湾媒体及时、全面地将灾区灾情、救援互助等场景传播到台湾,在岛内社会引发广泛关切和积极行动,大陆媒体则及时、客观地将这些岛内反应传到大陆,让两岸人们共同感受那种血浓于水的同胞之情。这样的新闻交流和合作,不仅可以消融两岸之间的隔膜、歧见,还能有效拉近两岸同胞之间的心理距离,对两岸关系发展有着直接而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