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老师今年69岁,1969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后在马巷中心小学担任美术教师。她擅长工笔画,其作品多次在省、市书画作品比赛中获奖,在翔安美术界颇有名气。
2001年,朱老师退休了。退休后的她,并没有闲着,画画、打门球、游泳,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你有时间,有美术功底,何不来试试农民画创作?”2011年,在翔安农民画艺术家陈瑞琦的建议下,朱老师开始尝试农民画创作。“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开始不太习惯。”好学的朱老师笑称,自己变身为“学生”,不断查找相关资料,加深对农民画的认识和了解。“农民画与工笔画有很大的不同。”朱老师觉得花鸟工笔画比较好画,而农民画不仅要考虑构图,就连人物的每个动作、神态都要研究得很透彻。“从最初的临摹、摸索到现在的一气呵成,着实是经历了一段时间。”朱老师说,几十年的教育生涯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选择题材时,她不由自主就选择了最熟悉的场景——校园生活。在她的笔下,孩子们在操场上奔跑的场景栩栩如生,孩子们互助友爱的画面如在眼前。“可能跟工作性质相关,在创作时,会将做人的道理融进作品里,给人一些启发,让画面更有意义。”朱老师的《我是文明小市民》等作品被公益广告采用,多幅作品参加翔安区图说价值观公益广告大赛并获奖。“越画越有感觉,一天不画都难受。”朱老师每天下午都要安排两到三个小时画画。有时候晚上吃饭吃到一半,灵感来了,她就会赶紧起身,将脑海里的构图绘制出来。“一口气画到11点多,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今朱老师对农民画的感悟越来越深刻,其题材范围也越来越广。“希望能将翔安美好的事物尽情展示出来,让下一代能从作品中学到更多东西。”朱老师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