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线像哄女孩 认真对待才赏心悦目
陈荣冬是城市职业学院动漫设计专业的一名学生。他说,小时候喜欢看战争片,总会被片中弹夹、皮带这些颇具年代感的东西深深吸引住。初中开始,他就买了很多皮具制作的书籍开始研究。真正动手做出成品,是在大一。那时,为了制出一个钱包,他会通宵达旦,不知疲倦地赶工。制作一件手工皮具品的流程很繁琐,要经过造型设计、尺寸计算、边沿打磨、床面处理、打斩、缝线等程序,有时还要自己动手染色。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力和兴趣投入,是很难完成的。
对于缝线这个工艺流程,陈荣冬体验最为深刻。他说,如果说打斩的深浅和整齐度会间接影响到美观,那缝线的角度和力度则是直接关系到一件作品的精致程度。“每缝一针都要用力拉一下,从缝线能看出这个工匠的心情和用心。如果心情急躁缝出来的线可能就会过松或过紧。”陈荣冬打了一个有趣的比喻,“缝线就像哄女孩子,你要不疾不徐、一丝不苟地认真去对待,她才会让你赏心悦目,否则搞砸了,她会给你难看,让你一直很难受。”
一个背包卖两三千 暑假订单接不完
最辛苦的时候,陈荣冬说:“一天要坐十几个小时不停地缝线,吃饭拿筷子时手都会发抖。有时针还会扎到骨头,在头几个月,他的手几乎每天都是水泡。”两年下来,陈荣冬很少运动,竟然胖了20多斤,很难想像,他高中时还曾是一名兼职的平面模特。可是他说,这些苦不算什么,真正感到痛苦的是,父母和同学刚开始都不理解,以为他“不务正业”,一个大男人,天天做着针线活,太不像话了。
然而,皇天不负有心人。两年之后,陈荣冬的作品以其复古、精巧的手工特点渐渐被周围的朋友所喜欢,一传十,十传百,找他订制手工皮具的人越来越多。从三四百元一个的钱包,到两三千元一个的背包,再到有专业的人请他缝制跑车座垫,还有专卖店收购他的皮具品。陈荣冬笑了:“这个暑假,找他订制作品的人太多了,单子都接不过来了。”
马上就要毕业了,陈荣冬早已为自己做好打算了。回翔安老家,开一家手工皮具工作室。他说不怕大家笑话,他的目标——是做中国的爱马仕。因为他认为,在机械代替手工制作的今天,你只要能坚持做到品质有保障、讲究手工制作,加上独特的设计,这样的皮具能受到皮具发烧友的热捧。
导报记者 林少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