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招治今年33岁,翔安区新店镇刘五店村卫生所所长。“好几次想离开,但看到乡亲们对我的信任和需要,我就放弃了这个念头。”这位80后说。
彭招治是彭厝人,2000年从同安卫校毕业后,在岛内一家医院工作。2002年,随着儿子的出生,她来到婆家所在的刘五店村,成了卫生所一名村医,“本来是想这样又能工作,又能方便带小孩的”。
但工作后她才发现自己想错了,“村民生病了,都是打电话来求助。”一接到电话,不管多远,也不管什么病,彭招治都会背起药箱为病人上门服务。因为忙,她根本没空照顾孩子,儿子两岁那年的一天下午,接到一个病人的求助电话,她扔下熟睡中的儿子便走了,“回来一看,儿子不见了,门槛上留着他穿的肚兜,我以为儿子被偷走了,大哭起来……直到邻居告诉我,儿子自己去一公里多远的奶奶家,中途被村民抱回来了”。这件事后,心疼她的丈夫不放心了,主动当起了“保姆”,让彭招治有更多时间忙工作。
看到彭招治很辛苦,工资又低,许多亲人和朋友劝她干别的,但每次想走时,都会被一些病人“拉”回来。“乡村医生的职责,主要有两块:产后访视;慢性病人和晚期癌症患者的治疗。有些病人,去的次数多了,对我非常信任和依赖,看完病,有时会给一些鸡蛋和青菜表示感谢,一次一个病人听说我想走,说‘你走了,谁来帮我看病啊’,听到她的话,我打消了念头。”
有了扎根乡村的决心后,彭招治不仅努力工作,还利用晚上时间学习,考取了执业医师证书。目前,她最大的愿望是,到村卫生所看病也能刷医保卡,“这样,村民更愿意来看病,身体健康更有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