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社区 >> 社区故事  >> 正文

古早味“心传” 80后小伙当“芋包王”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叶鹏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微博)5月9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叶鹏/文 陈巧思/图)“老祖宗的手艺,就是这样一代传一代传下去的。”随着《舌尖2》的热播,“心传”成了近期美食界最热门的词儿。厦门的老八市也有这么一个“心传”故事,三代人在同一条街开店卖芋包,三代人又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最古早味的芋包。

  从小在八市长大的王志杰小名“芋包”,是个80后帅小伙。他的爷爷王朝基是厦门好清香创始人,上世纪40年代在大元路32号开店,经营饶有风味的“烧肉粽”、“芋包”等小吃。20世纪80年代,志杰的爸爸王新福在“好清香”的对门支了个芋包摊子,渐渐收获了“芋包王”的美名。作为老王家的第三代传人,志杰在2010年重拾祖辈的技艺,经营起了芋包生意。

  最近,志杰的“芋包王”新店开张了,营业面积从老店的8平方米一下子扩张到了150平方米,店址特意选在了祖辈发迹的大元路。

  作为新生代,他有着自己的一套经营理念,那就是坚持古早味的同时,加入创新元素。“以前老人家都说芋包要趁热才好吃,但现代人不可能为了吃个芋包专门坐几公里车跑过来,所以我一直在努力尝试运作速冻芋包,让更多、更远的人能吃上厦门的芋包。”

  时代在变,人的口味也在变。身体里流淌着“小吃基因”的志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就调制出了多种美味。老厦门人吃春卷钟情于加贡糖和海苔,志杰把另一种名小吃阿北仔饼里的沙丁鱼嫁接过来,让春卷多了股“鲜甜”。

  当然,返璞归真也是志杰一直在追寻的路线。用最古老的蒜泥沙茶酱炒粿条,这道厦门名小吃因制作麻烦,现在已很难吃得到,但他却保留着这道小吃。志杰说,不少传统小吃随着时间的流逝,慢慢地在人们的日常饮食中消逝,他最想做的就是留住它们、留住老厦门人舌尖上的回忆。

相关新闻
同安近十年来第一位!80后小伙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叶清选(左二)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   台海网1月22日讯 据厦门晚报报道 “孩子的体内将流淌着您的血液,感谢您给予孩子第二次生命。”一个月前,一封感谢信从广东寄到了厦门,送到了同安小伙叶清选的手中。一个月前,叶清选成为我市第65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是近十...

台湾美食“西游记”:把脚步放慢 守住古早味

作为大陆首个由两岸官方签约合作的创新项目,位于福建漳州市区的永年集食行乐·宝岛埕街区(简称“永年宝岛埕”)逐渐成为台湾美食业者试水大陆市场的寻梦地。吕明 摄   中新社福建漳州1月20日电 题:台湾美食“西游记”:把脚步放慢 守住古早味   中新社记者 孙虹 张金川   “...

翔安新圩镇谢火传承老手艺30多年 坚持做“古早味”贡糖

谢火手捧亲手做的贡糖。   台海网1月11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在老厦门人的茶桌上,经常可见茶叶、贡糖的影子。作为“茶配”的一种,用花生、芝麻、麦芽、白糖为原材料做成的贡糖,以其香、酥、甜的口感征服了喜欢喝茶的老厦门人。在翔安区新圩镇桂林村,谢火师傅做了37年的贡糖,...

古早味“金门宴”研发成功 金门观光亮美食新名片

“金门宴”特色十足,将成为金门旅游的又一亮点。   台海网1月8日讯 据海西晨报报道 今后游客们在金门不仅能够体验独特的战地风光,还能够品尝到风味绝佳的“金门宴”。为推动观光旅游,把金门打造成为美食岛屿,金门县政府6日在台开金门风狮爷商店街举办首次“金门宴”成果发表...

传承记忆中的“古早味” 金门首办“金门宴”

台海网1月5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陈成沛)金门糟扣肉、高粱醉鸡、海蚵面线盘……这些金门在地的传统家宴,经过创新打造,将于6日以“金门宴”的名义重现金门昔日节庆宴客场景,让大家一起找回记忆中的金门好味道。   导报记者了解到,由金门县政府办理的“金门宴”研发成果发表会活动将于6日中午在风狮爷购物中心举办。金门风狮爷商店街副总经理江聪明告诉导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