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微博)1月17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蒋全德 见习记者 赖彩霞/文 陆军航/图)在翔安,有一位好竹之人,痴迷画竹25年,不仅胸有成竹,还一眼就能分辨出是不是郑板桥的真迹,有翔安版“郑板桥”的美誉……
他叫蔡鹏旋,今年41岁,在翔安新圩中学教语文。1月14日上午,当导报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自己的画室里画竹子。“1989年,我开始学画画,老师让我在‘梅兰竹菊’中选一样作为自己画画的对象,我毫不犹豫选择了自己喜欢的竹子。这一画,就是20多年。”蔡鹏旋笑着说。
虽然起步晚,但蔡鹏旋进步很快,没多久作品便得到老师的称赞。“竹子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画竹不能只画形,更要画出神。”蔡鹏旋牢记老师的教导,不仅多练,而且经常到有竹子的地方考察。“有一次为了看一种方竹,我特地跑去江西待了好几天,观察它的不同之处。”
“要画出竹的神韵,光靠观察竹,我觉得远远不够。前年和去年暑假,我独自一人前往北京,去感受古都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气息,每次一待就是半个月。”“从1989年学画竹开始,到现在至少画过7000张的竹子图了。”这些作品有个共同点——除非有特别要求,否则不会有别的元素存在,例如小鸟。“如果添加了别的东西,会使得竹子弱化成为背景,在我的竹画中,竹只能是唯一的主角。”蔡鹏旋说。
蔡鹏旋的坚持,让其笔下的竹子图呈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在两年前翔安举行的一次“廉政书画展”时,厦门著名书画家林岑看到其作品,赞叹道:“这真的是我们本土画家画出来的吗?画得太好了!”
如今,尽管已痴迷画竹25年,但蔡鹏旋对竹子的爱依然没有减弱,“我专门租了一套房子,作为我的画室,每周都会画一两次,这个习惯可能会持续到我画不动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