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社区 >> 户外圈  >> 正文

泰宁:厦门游客最爱甘露寺抱柱子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叶鹏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微博)6月14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朱黄 文/图)说起三明泰宁,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大金湖。事实上,除了得天独厚的丹霞碧水,当地古雅的徽派建筑群落,清幽的山林溪谷,较之旅游胜地婺源亦不遑多让。在驴友们的游记攻略里,泰宁有“福建婺源”之美称。

明代古韵的小城

  对泰宁的好印象,往往产生于第一眼。这里的建筑迥异于闽南的红砖古厝和闽东的三坊七巷,城区统一为粉墙、黛瓦、坡顶、翘角、马头墙……整齐划一,仿佛穿越回古代——泰宁建县于五代南唐时期,宋、明两代科林鼎盛,李纲、朱熹、杨时等历史名人曾留隅、讲学于此。迄今为止这是福建省内保存明代徽派建筑风格最成功的地区,县城中心包括政府部门在内所有建筑均为徽派风格,当地人骄傲地称呼古城建筑群为“杉阳明韵”。

  古城的尚书第,是曾经主持过北京故宫翻新工程的明代兵部尚书李春烨的故居。官员的府邸已经褪去高不可攀之感,更多的是悠然恬静的韵味。

  古城内还有许多古旧的建筑,如尚书第的茶坊、状元街,东门的明城墙、恩荣坊,它们静静地诉说着小城曾经的繁华与荣光。

“通天”的大峡谷

  雨水绵延的时节,游览寨下大峡谷别有一番韵味。寨下大峡谷由3条不同地质时代的峡谷首尾相连而成,呈环状三角形,分别是以流水侵蚀、重力崩塌、构造运动为主的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丹霞地貌,有着典型的赤壁、洞穴、巷谷、线谷和堰塞湖。

  进入峡谷,走在湿漉漉的木栈道上,一股清凉沁入心脾。栈道两旁的竹林,在阳光的照射下碧绿青翠,勃勃生机。特别是通天峡的“山崩地裂”,能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在山谷中行走后,最适合坐船休憩,可到金湖上游的九龙潭进行竹筏漂流。1个多小时的漂流,在赤石翠峰之间,乘一竹筏溯溪,目睹奇岩跋扈,耳听涧鸟幽鸣,鼻闻百草芬芳。远离了城市繁华喧嚣,只留下平静的心境。

厦门游客爱抱的柱子

  金湖西畔的甘露寺隐藏于赤石深壑之中,只见一根粗大的柱子落地,撑托起重楼叠阁,让人惊叹建造者的巧夺天工。

  整个建筑都是木质的,不用一根铁钉,镶嵌在岩洞之中,视觉冲击效果,令人震撼。由于甘露寺的岩穴上方有块钟乳石,形状像龙头,水质清甜似甘露,“甘露寺”美名由此而来。

  厦门游客来泰宁,都喜欢去甘露寺抱柱子,这是为何呢?根据导游介绍,甘露寺有一个民间传说。

  以前这庙很小,供奉送子观音,香火很旺。北宋时一妇从城里前来求子并许愿,如果生了儿子,一定重修寺庙,岩有多大,庙盖多大。后来果然得子,取名叶祖洽,还高中状元。为偿还母亲的夙愿,叶状元调集天下建筑高手来此建庙。然而,由于这里地势险峻,庙一直难以建成。有一天,一个名叫周斫头的建筑师看见一壮汉扛着一根又粗又直的大圆木,平稳地放在抬木头用的“Y”形树杈之间,正在树荫下休息。他顿受启发,设计出了一柱插地、撑起重楼叠阁的建筑方案。后人称这根撑起甘露寺的柱子为“状元柱”或“如意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