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社区 >> 公益圈  >> 正文

舌头阵阵发麻,失明人士安装“舌尖上的眼睛”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林连金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陈清江正在接受仪器测试


▲帮助陈清江重新“看见”的仪器

  台海网(微博)7月1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赖彩霞/文 实习生 周晓芸)69岁的陈清江后天失明,但他戴上一副装有摄像头的眼镜之后,如有天助——在没人帮助的情况下,400米跑道,他沿着一条线走了300米。

  现在,老陈要用眼“看”,必须先戴上有摄像头的眼镜,嘴里含住芯片,芯片连着一条线,线从耳后绕过,最后掌控在老陈手中的仪器上。老陈告诉导报记者自己的体验:启动仪器后,摄像头照射之处,能在舌头上反映出来。“物体在舌头上对应一个麻点。如果这个物体从上往下移动,在舌头上从根部向舌尖位置发麻,从下往上则反之。”老人对仪器反应很灵敏,凭着舌尖的感觉,甚至能沿着篮球场三分线行走。

  老陈家住大西洋海景城。2006年,查出脑髓体肿大。开颅手术出了点意外,血浆压迫到了视觉神经,老陈的双眼完全看不到了。视觉神经过于脆弱,根本没办法通过手术方式治愈。

  失明后,某次朋友到家看望他,无意中说起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一个英国人戴了一种感应仪器后,恢复视力”。当天的《午间三十分》新闻和《新闻联播》都出现了类似的报道。老陈听完非常兴奋,让儿子查找相关资料,并与在国外的女儿取得联系,希望能寻找到这个神奇的仪器。

  老陈女儿辗转联系到当时开发该技术的公司——美国医疗仪器公司Wicab,但对方表示该技术在美国属“研究性质使用”阶段,尚不可做商业用途。恰巧对接此事的是一位中国人,老陈女儿就与其经常保持联系。2014年6月中旬,对方给老陈女儿发来邮件,表示要到北京进行培训,问陈清江老人是否愿意成为“国内试验该技术的第一人”?

  老陈与儿子商量后,决定北上。对方根据老人的情况,制定了系列培训计划。6月25日,老人抵达北京邮电大学,开始了测试。据技术人员介绍,该仪器名为“BrainPort ”,是通过摄像头捕获信息,经过电脑加工,传导到人的舌头上刺激触觉。大脑加工触知觉,从而帮助人识别物体。

  “400米的跑道,我就沿着其中一条线,一直走。只要位置偏离了那条线,舌尖就会有感觉。”老陈非常自豪,在没有任何人的帮助下,他独自完成了300米。

  虽然因为价格以及年龄的原因,老陈没有订购这“舌尖上的眼睛”,但他想把这段经历分享出来:“这对后天失明的人,应该是有帮助的。”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