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台海网 >> 新闻中心 >> 社区 >> 公益圈  >> 正文

捐150万助学 弥补儿时遗憾

www.taihainet.com 来源: 台海网 林静娴 用手持设备访问
二维码

  台海网(微博)7月11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蒋全德/文 通讯员 蔡建东/图)因为家里穷,他只读到初中就辍学了,虽然此后成了成功的老板,但读书太少是他一生的遗憾。不过,两年前,他找到了弥补的机会——区里成立教育基金会时,他第一批捐款150万元,用于奖励社区里优秀学生和资助贫困学生,“希望他们不要再出现我当年的遗憾”。

  他叫陈金滨,今年50岁,翔安区马巷镇洪溪社区人。

  陈金滨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里,家里兄妹8个,他排行老七,“家里穷到什么程度?每天想的就是如何填饱肚子”。到他念初中时,10多块的学费也交不起了,没办法,他只好无奈选择辍学,“开始年纪小,就捡废品卖,而后又去卖米粉……只要能赚点钱,啥都干”。

  让陈金滨赚到人生第一桶金的,是20岁那年去广东汕头澄海镇,碰到一个南安的老板,让他拉一车柴油回福建贩卖,“这车柴油后来赚了1000多块——要知道,当时家里盖个楼房也就5000块”。从那以后,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社区里最先富起来的人之一。

  不过,与普通的“土豪”不同,陈金滨对享乐不感兴趣,“每天能吃饱就行,最爱地瓜稀饭”。他最感兴趣的,是孩子的教育,因为自己学历低,吃了没文化的苦,除了结交有文化的商业合作伙伴外,他花了很多心血在孩子身上,并把女儿培养成了研究生。

  自己的孩子有钱读书,但社区里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咋办?陈金滨决定做些事情。2012年,翔安区教育基金会成立,他是第一个捐款的民营企业家。“捐了150万元,分10年支付,每年15万元,奖励社区里的优秀学生、资助贫困大学生和优秀教师。”7月8日,翔安区教育基金会会长颜文箭对导报记者说。

  为了让钱花到实处,每年5-7月份,高考、中考成绩公布后,陈金滨会委托社区教育促进会的工作人员,深入到7个自然村,走村串户摸底,然后进行奖励。2013年,该社区3人考上研究生,每人奖励4000元;8人考上一本大学,每人奖励3000元,本二14人,每人奖励2000元;考上同安一中和翔安一中的考生,各奖励1000元和500元……

  虽然捐资助学很高调,但陈金滨为人却很低调,接受采访时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读书太少,我吃了不少苦,希望通过这个(捐款150万),让村里的娃娃少吃些苦,弥补我当年的遗憾。”

相关新闻
同安区不断健全助学制度 2015年到2017年上半年资助学生金额达1730万元

同安区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图为资助现场。(李康健摄)   台海网11月30日讯 据厦门日报报道 同安区公办学校数量多、分布地域广,部分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为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庄严承诺,同安区积极探索学生资助工作途径,书写下了一幕幕动人篇章。   ...

80岁退休老师李笔锋:一生锋芒一支笔 捐全部积蓄15万助学

台海网11月11日讯 据海峡都市报报道,第一次听说李笔锋的名字,来自昨天上午海都热线通95060的一通报料。 “我知道海都一直都关注并报道社会上的正能量。今天特别想通过海都的平台,让大家都能认识这位特别正能量的老师。”报料人黄先生在电话里热情地推荐。 李笔锋,80岁,南安退...

81岁教师穿5元布鞋助学百万 后悔未见父亲最后一面

淄博81岁教师李振华穿5元布鞋助学百万 悔未能见父亲最后一面     齐鲁网淄博10月29日讯 李振华,是淄博市沂源县的一名人民教师。他连续四届当选山东省人大代表,前后八次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53年,李振华响应党的号召,从南京来到了沂源县最偏远的地方——韩旺镇支教。那一年,李振华年仅17岁。黑屋子、土台子、石凳子,满腔的支教热...

“红丝带阳光助学”项目资助艾滋孤儿上大学

29日下午,中国预防性病艾滋病基金会“红丝带阳光助学”公益项目捐赠仪式在京举行,该项目将全额资助15名来自临汾红丝带学校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   据了解,临汾红丝带学校的学生均为因母婴传播感染HIV病毒的孩子。他们多数为孤儿,家庭因病极度贫困,因此吃、住、行、学、医全部都由学校来打理。中国防艾基金会为此设立“红丝带阳光助学——红丝带...

全省工会“金秋助学”助力8000余名学子圆梦

原标题:全省工会“金秋助学”助力8000余名学子圆梦 本报讯(本报记者)近日,记者从省总工会获悉,2017年,全省各级工会以“金秋助学·工会伴你成长”为主题,不断创新思路、广泛筹集资金、扩大助学范围、丰富活动内涵,积极协助党委、政府解决困难职工子女就学难问题,努力实现“受助一人,成长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截至目前,共筹集助学金2641.5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