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成团之夜仿佛还在昨日,第二季已如约而至。
那英不出意料地以C位成团出道,决赛前几天她曾破例在微博上拉票。她说自己唱了一辈子从来没求过别人,但如果她不努力发微博求明星朋友的话,她今天不一定能站在这,“我求他们也希望他们以后求我”。
视频截图
另外成团的还有周笔畅、杨丞琳、容祖儿、王鸥、杨钰莹、吉克隽逸,团名沿用上一季的X-SISTER。这季的成团名单中,六位都是唱将,团体的氛围感也更强。网友都说希望这个团能好好做,但有上季的经验在,后续还有待观察。
视频截图
作为2020年最火的综艺之一,《乘风破浪的姐姐》曾以一己之力让“女性综艺”和“姐系审美”出圈,不仅为讨论女性话题创造空间,还让不少30+的女明星们迎来事业第二春。宁静、张雨绮、金晨、孟佳、金莎,不管最后成没成团,都是后来很长时间热搜上的常客。
视频截图
当然,有红出圈的,也有黑出圈的,伊能静、丁当、黄圣依、蓝盈莹……几乎每期都有姐姐被吐槽,她们的情商、外貌和业务能力被全方位评价。因为吐槽,初评级第一的蓝盈莹最后还成了倒数第一。
视频截图
然而,时隔不到一年,《乘风破浪的姐姐》第一季也成了观众心中的“白月光”。不管是讨论度还是吐槽火力,第二季都落后于第一季。有网友评价,“浪姐2”糊了,没能逃脱“第二季魔咒”。还有人说,其实第一季末尾就开始走下坡路了。
《乘风破浪的姐姐2》刚播出时的评价
“浪姐2”真的变味儿了吗?
从创意的角度来讲,《乘风破浪的姐姐》的确另辟蹊径。但节目其实从开头就存在一个问题,即立意和赛制的相互割裂。
节目意在展现不同阶段女性的魅力,但第一次公演后,很多姐姐都意识到,唱跳的歌曲比纯唱的歌曲有优势,快节奏的比慢节奏的更能得票。演出慢慢变得单一,姐姐们扎着双马尾,说着rap,跳着舞蹈,唱着当下最红的流量艺人的歌,跟隔壁的偶像选秀无异。观众期待的对流量逻辑和同质化的反叛,最终也没能实现。
30+的姐姐能做出一个什么样的女团?要个性还是要整齐划一?乘风破浪的内涵是什么?30+的女性故事还能怎么讲?
节目海报
这些问题一直悬而未决,一直到第二季开播。第一季的反套路创意让观众耳目一新,话题效果拉满。但到了第二季,问题依然存在,观众的新鲜感却在慢慢消失。
尽管节目请来了那英、张柏芝、容祖儿、周笔畅等一线歌手和演员,播出效果却并没有更好。其中一个原因是,第二季的规则已经固定,嘉宾默认顺从这样的规则,由此减少了很多个性化的表达。
有人评价,姐姐对节目的熟悉,成了她们的枷锁。比如在初评级中,很多人选择使用“回忆杀”,反复在观众的熟悉点上横跳。还有一些艺人明确是为了翻红而来,其表现也像是主题和立意都定好的命题作文,正确却略显乏味。
节目海报
第二季在选角上也引起争议,一些女艺人谈论孩子、家庭、丈夫的内容,被网友认为说教意味浓,“感受不到女性力量,没有第一季开篇那种由内而外迸发的、蓬勃多彩的生命力”。
不过,如果说第一季是高开低走,那么第二季到后面才出现些许闪光点。可以说两季下来,《乘风破浪的姐姐》才开始摸索出30+女性选秀的精髓。
“浪姐2”前几次公演,姐姐们跟第一季一样,都在表演各种劲歌热舞,有说唱有舞蹈有特技有造型,但在绚丽之中总缺了点能打动人的内核,选曲和表演也无出彩之处,被网友评价是“大型灯光舞台秀”。
而在后面的公演中,节目出现《如燕》《我》《给自己的歌》等有阅历和深度的歌曲,舞台的侧重点从舞蹈转移到姐姐们的歌声表达上。比如在《逆光》中,姐姐们自己设计时钟的舞台,大屏幕上还有描述每个人心路历程的小片。五公时,张柏芝的那句粤语独白“风吹则飞扬,风平则静安”也成为舞台的亮点。
视频截图
在赛制上,节目根据初评级表现将姐姐们分为“乘风守擂组”和“破浪挑战组”,挑战成功将获得换位资格,挑战失败则可能被淘汰。在这样的压力下,越到后面,姐姐们越积极起来,认真打磨表演,思考与观众的互动,注重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展现自己的改变,而不像最开始那样嘻嘻哈哈或吸引眼球。比如“破浪挑战组”最后一次舞台时,又是威亚又是地板动作,这种拼劲感染不少人。
破浪挑战组三公演出
大家都说,选秀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养成,其实姐姐也可以养成,这种养成是30+女性对自我的突破。
成团并不是结果,一次次超越自我的过程才更吸引人。对于女性视角的综艺而言,热闹的话题没有每个个体的故事好看,粗糙的真实也远比精致的虚假来得更加重要。
作者:袁秀月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