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音乐,是一辈子的回忆。
著名作曲家金复载曾创作过许多电影音乐、戏曲音乐与音乐剧,但他最深入人心的作品莫过于《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等经典动画片的配乐。这些音乐不仅赋予动画片以灵魂,更陪伴了几代人成长。
在接受《解放周末》专访时,金复载坦露了对当下儿童音乐创作的忧思。
儿童歌曲不能越来越成人化
解放周末:优秀的儿童歌曲应该具备哪些要素?
金复载:儿童歌曲要用儿童的眼光、儿童的心理来反映现实,少一些抽象的概念,少一些灌输。比如我们小时候听的“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它不是“我要学雷锋”式的口号;《让我们荡起双桨》也不是简单的“我爱祖国”。这些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都是用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事物来传达助人为乐、热爱祖国等精神的,都很符合儿童的心理。
就旋律而言,儿童歌曲应当欢快流畅,音区不要太广,旋律要鲜明,千万不能模仿成人的流行歌曲。更重要的是,儿童歌曲与儿童音乐一定要纯真,创作者的心态不能功利,应当充满想象,充满感情。
解放周末:这种艺术的想象力从何而来?
金复载:想象力是艺术创作中非常关键的,甚至比技术还重要。想象力来自对以往生活经历的回忆,来自生活的积累。在某种意义上,人的情感在回忆里都带有共性,虽然每个人想象的内容各不相同,但方向是趋同的,精神力量是一致的。
写其他音乐也是如此。与绘画和文学相比,音乐更为抽象、虚拟,更需要想象力。我为电影《红河谷》配乐时,去西藏采风,登过珠穆朗玛峰,但去过并不代表就能写出好的音乐,还是要通过想象力把它转化为音乐的形象。
解放周末:为什么如今深入人心的儿童歌曲与儿童音乐明显比过去少?
金复载:我认为首先是传播渠道的改变。过去儿童歌曲的传播主要是通过学校、电台、电影和动画片。现在,这些传播渠道大都被流行歌曲占据,孩子们接触的音乐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成人化的流行歌曲。孩子们本该纯真的心灵变得复杂,儿童歌曲也越来越成人化。
我们小的时候听的是《让我们荡起双桨》《我爱北京天安门》《一分钱》,这些经典作品充满想象力与纯真。可惜的是,过去的创作传统没有很好地延续下去,这不是个别作曲家的问题,而是与社会氛围有关。过去,有一批非常优秀的写儿童歌曲的作曲家,比如潘振声、金月苓等人,现在已经很少有专职的儿童歌曲作曲家了。
此外,许多脍炙人口的儿童歌曲都出自动画片,但现在的动画片音乐在数量和表现方式上和过去大不一样了。动画片里的歌曲很少有出彩的,对儿童心理的表现远不如美国迪士尼、日本的宫崎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