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冠军班就不再是特殊人物
北体大已免试录取480余人,全部为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及执教冠军的教练员
日前,北京体育大学举行2021年开学典礼,其研究生冠军班迎来了28名新同学,既有东京奥运会举重冠军侯志慧、赛艇冠军崔晓桐以及杨健、陈清晨、李越宏等奖牌得主,也有5枚跳水奥运金牌获得者陈若琳。
自教育部同意北京体育大学从2003年起在全国招收部分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免试攻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以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以下简称冠军班)先后录取了480余人,全部是奥运冠军、世界冠军以及执教冠军队员的教练员。2015年起,北京体育大学还与中国残联合作,开设残奥冠军班,免试招收优秀残奥运动员进入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习,冠军班的模式进一步发展。
开设冠军班的初衷是支持我国体育事业的更快进步,提高体育科研的科学理论水平和运动队伍的文化素质,加快体育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近20年来,众多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在现役时或退役后来到冠军班求学,又从这里走向不同的岗位。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曹卫东曾公开表示,希望通过冠军班人才培养模式带动整个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探索出一条中国竞技体育人才成长特殊道路。
起步
开班典礼许海峰曾是“大王”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创建于2003年。当年3月,教育部同意北京体育大学在全国招收部分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免试攻读体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冠军班很快迎来了2003级首批学生,既有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男子10米台冠军孙淑伟,也有李佳军、王春露等短道速滑世界冠军。
2004级冠军班可谓星光熠熠,张怡宁、乔红、陈中、钱红、邢慧娜、占旭刚、张国政等奥运冠军均榜上有名,还有后来成为奥运冠军的陈颖、李娜、张湘祥等名将。2005年,随着许海峰、黄旭、孟关良、王丽萍、杨昊等奥运冠军加入,冠军班的阵容愈发豪华。
2005年11月,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开班典礼,研究生院在籍的54名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及金牌教练一同亮相,其中包括14名奥运冠军,校方还别出心裁地把这54名特殊的学生用扑克牌编成了不同的系列。
张怡宁拿到了“黑桃Q”,邢慧娜是“黑桃J”,张国政是“黑桃10”,“小王”归属时任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后者其实是北体大2001级研究生,当时也被安排到冠军班的名下,“大王”的得主没有任何悬念,归属中国首枚奥运金牌得主许海峰。
当时的许海峰已经48岁,谈及加入冠军班的想法,直言是“学知识”,“过去我们搞训练,耽误很多时间,没时间学习,现在有一点时间,多学点知识。我们在比赛项目上的实战经验很多,但是有很多理论的东西,是没有办法完全靠自己的实战经验总结出来的。”
模式
集中授课与在线学习结合
自冠军班创建之日,招生对象就非常明确,必须是在最近两到三届奥运会、世界锦标赛及世界杯赛(后二者在项目上须与奥运会项目一致)中获得单项冠军和集体项目冠军的运动员(集体项目为主力队员),担任上述获得冠军队员的单项教练和主教练的教练员,且具有国家承认的大专及以上学历。
有意向入学的运动员、教练员需本人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报所属省级体育局、国家体育总局项目管理中心审核其参赛资格成绩、任教资历,并出具相关证明。入学申请书、相关证明以及学历证书需报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经初审合格者到北京体育大学参加面试。
北京体育大学根据申请者的有关条件和面试成绩,提出拟录取名单,上报国家体育总局审核后转报教育部批复,录取名单列入学校当年研究生录取名册。起初,冠军班会在每个学期的固定时间集中授课,《运动员营养与运动能力》、《运动技术分析与诊断》等十几门课程均为必修课,同样采取学分制,毕业论文通过才能毕业。
最近几年,冠军班的培养模式不断调整完善,采用小班集中授课与在线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专业和研究方向也不断增加,包含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社会体育指导、新闻与传播等专业。
其中,运动训练专业有运动训练学、体能训练、运动能力测评与训练、运动康复等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专业有体育新闻传播、体育营销传播、体育视听传播、体育新媒体等研究方向。冠军班还鼓励支持学生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任选其他专业课程进行拓展修读。
冠军班采取宽进严出的原则,“宽进”是指只要在运动经历上符合条件,都能吸收进来,“严出”指的是到了这个集体之后就没有了特殊人物,都要按照要求修够一定的学分,论文也必须达到硕士研究生的水平。
荣誉
东京奥运获12金8银2铜
一个多月前的东京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了38金32银18铜的佳绩,北京体育大学冠军班学生及校友在东京奥运会的赛场上共斩获12枚金牌、8枚银牌、2枚铜牌,并在多个项目上取得历史性突破。
东京奥运会赛场,在射击、举重、乒乓球、田径、击剑、游泳、跳水、赛艇、羽毛球、皮划艇、帆船帆板等多个项目上,包括庞伟、吕小军、陈梦、巩立姣、孙一文、汪顺、曹缘、吕杨、黄东萍、徐诗晓、卢云秀在内,多达11名冠军班的学生及校友总计斩获12枚金牌。此外,董栋、呙俐、尤浩、刘诗雯、徐嘉余、李倩、孙文雁、王芊懿、刘虹等人也登上了领奖台。
其中,庞伟、吕小军两位老将分别是2009级、2013级冠军班校友,陈梦、尤浩等是2017级冠军班学生,巩立姣、孙一文两位新科奥运冠军均在2018年入学,汪顺、刘诗雯、徐嘉余、李倩等同为2019级冠军班学生,曹缘、吕杨、黄东萍、徐诗晓、卢云秀等都是去年入学。
今年8月20日,为进一步凝聚研究生冠军班全体学生“使命在肩、奋斗有我”的精神力量,冠军班通过线上方式举办了“传播奥运精神 汲取奋斗力量”主题班会,参加东京奥运会24个项目的39名冠军班学生及其他冠军班学生参会。
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单、女团冠军陈梦说:“中国乒乓球取得的成绩,是一代又一代乒乓球人不懈努力、奋斗的结果,由此可见,体育精神是需要传承的。”她希望北体大的学子们都能传承光荣传统,尽己所能为学校争得荣誉、为祖国争得荣光。
东京奥运会女子帆板RS:X级金牌得主卢云秀表示,作为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的一员,她倍感骄傲和自豪。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学校的强力支持,得益于身边许多人的帮助,卢云秀称,“参加奥运的经历,留下的最宝贵财富不只是竞技的胜利,更重要的是永远激励自己积极向上、勇敢乐观的奥林匹克精神。”
扩军
残奥冠军班教学“弹性灵活”
经教育部批准,北京体育大学从2015年起免试招收2008年及之后残奥会有关项目国际赛事冠军获得者进入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学习。当年11月,北京体育大学2015级残奥冠军班开班仪式举行,共招收来自乒乓球、游泳、举重和轮椅网球4个项目的12名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9人、女运动员3人。
开设残奥冠军班,免试招收优秀残奥运动员进入北京体育大学本科学习,是中国残疾人事业特别是残疾人体育事业发展中一个标志性事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残疾人高等体育教育的学科建设和专业培养,探索优秀残疾人运动员高等体育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升我国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专业文化教育水平。
残奥冠军班实行“弹性灵活”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突破学期制和寒暑假制的界限,通过学习通用文化课、运动训练学专业课,以及残疾人体育特色课、社会实践课等各类课程和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与培训系列活动,比如英语角、赛事志愿服务、参观交流、学习培训等。
截至去年,残奥冠军班总计录取了60余名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刚结束不久的东京残奥会,中国代表团取得96金60银51铜,北体大残奥冠军班学生及毕业生总计取得32金11银9铜。
2018级残奥冠军班学生文晓燕在东京残奥会田径赛场发挥出色,一人独得女子100米、200米、跳远T37级3枚金牌,她在接受采访时骄傲地表示,“这次残奥会,我们班来了40多人,大家都很厉害,我们班还被称作‘冠军班’呢!”
■ 对话
奥运冠军钱红
求学机会难得,经历很有必要
1992年奥运会,钱红获女子100米蝶泳冠军,是中国第一位女子蝶泳奥运冠军,也是张雨霏、焦刘洋、刘子歌之前的第一任“蝶后”。退役后,钱红一直从事青少年游泳训练推广和普及工作,也曾到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冠军班求学。
新京报:运动员时期学习机会多吗?退役后怎么想到申请冠军班的?
钱红:退役前我们是边训练边学习,我是河北体育学院的学生,训练之余,会有老师到总局训练局给我们授课。退役后,那时候的运动员要么做教练,要么就是创业、下海经商,上大学的机会其实非常少,所以非常感谢当时的北体大领导,给了我们求学的机会。
新京报:申请的过程顺利吗?冠军班对学业的要求高不高?
钱红:申请要提交很多材料和证明,要进行面试,还必须有国家体育总局的推荐。我的专业是运动训练,每个学期都有固定的时间集中授课,包括英语,都要求挺高的,毕业论文也要通过。
新京报:冠军班的求学经历对你之后从事的工作帮助大吗?
钱红:我个人觉得帮助挺大的,尤其进入那个环境后,大家的身份都变了,以前运动员之间是队友,到了学校成了同学、校友。当时的目的就是收获知识,把我们当运动员时积累的专业知识和学校的知识有效结合起来。
新京报:越来越多的运动员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想对求学的他们说什么?
钱红:运动员的职业生涯都经历了不为人知的辛苦,适应校园的难度不是很大。当然,运动员在校园吃的苦不一样,更多的是脑力方面,只要用心,我相信大家都能坚持下来。
新京报:从冠军班毕业后,主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
钱红:主要是游泳的训练推广和普及工作,侧重于青少年,也会参与普及专业的体育训练知识,还有北体大校友会组织的活动,比如公益夏令营、公益晚会等,激励更多的人参与体育运动。
残奥冠军高芳霞
相比学习压力,感觉收获更多
不久前,高芳霞参加了东京残奥会射箭比赛,作为2008年残奥会射箭项目女团冠军、个人亚军和2012年残奥会射箭项目女团亚军,这是她第3次亮相残奥会,尽管未能再次站上领奖台,但能在即将年满40岁时有机会参赛,高芳霞已经很满足了。过去一个残奥周期,高芳霞成为北京体育大学2016级残奥冠军班的学生,并于去年顺利毕业。
新京报:残奥冠军班的培养模式是怎样的?这段求学经历顺利吗?
高芳霞:北体大和中国残联前期做了很多工作,北体大的老师会到位于顺义的训练基地授课,因为还要兼顾训练和比赛,所以一般是在某段时间集中授课,当然,我们也会到北体大参与一些校园活动。
新京报:对于残疾人运动员来说,大学校园的经历是不是非常宝贵?
高芳霞:确实如此,我们会以残奥冠军班学生的身份参与社会实践、志愿活动,大大丰富了眼界,也会和北体大的在校学生交流、联欢。每次有活动时,同学们都非常热情,因为我们有坐轮椅的运动员,很多学生都是抬着轮椅上楼梯,这种感觉真的非常好。
新京报:从你个人角度来讲,残奥冠军班的学业压力大吗?
高芳霞:我当时是运动训练专业,本科4年的时间,每个学期都有考试,成绩必须合格。也要写毕业论文,还要进行论文答辩。我的毕业论文是有关残疾人射箭运动,几年的课程下来,我觉得自己平时训练比赛的感悟、认知,和老师所讲的内容是不谋而合的。相比压力,我觉得收获更多吧。
新京报:未来如何打算?求学的经历对你退役后的生活会有哪些帮助?
高芳霞:接下来,我会去陕西参加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之后的规划还需要好好考虑。无论我以后从事什么行业,当教练也好,创业也罢,只要能够把在冠军班学到的东西运用出来,回馈更多的人,对我来说就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来源:新京报 专题采写/新京报记者 徐邦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