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3月18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崔晓旭 曾宇姗) 原本“冷档期”的三四月是传统的影市淡季。《红毯先生》重新定档3月15日,想借重映翻红,没想到再次遭遇劲敌,《周处除三害》《沙丘2》等影片都呈现良好的票房走势。目前,高口碑悬疑动作电影《周处除三害》票房已突破4.4亿元,科幻巨制《沙丘2》的票房也达到了1.9亿元。
尽管《红毯先生》排片占比超过了10%,但票房不太理想。“黑马”打败影帝,《红毯先生》为何火不了?
黑色幽默讽刺娱乐圈诸多怪现象
春节档还没来得及去看就撤档了,今天特地去看,没有夸张、反转的情节,觉得不错,它来自一种沉下心来思考的情绪。
作为一部准商业片,宁浩以黑色幽默的方式,聚焦了“沟通”“交流”的现实问题,并且深入探讨了现实困境。对于喜欢现实题材的影剧迷来说,这种用商业片框架剖析现实问题的影片,都是一种很大胆尝试。颇具反骨的宁浩摒弃了“疯狂”系列的拍法,精心打磨了视听语言,内核荒诞、文艺而严肃,勾勒了创作者、资方、公关、明星、经纪人等圈内全图鉴,讽刺娱乐圈诸多怪现象,折射人与人沟通的困境,颇具迷影情结。他的黑色幽默一如既往地不让人失望,把握角色的深层次人物心理,从人物的主观视角讲述故事。印象最深的是片场一群人厮打在一起的混乱场面,透着荒诞的可笑,我真的笑疯了。
如果你是抱着“疯狂”系列的预期去看宁浩这一部影片,注定会收获如《疯狂的外星人》一般的失望,因为它不是一部典型的喜剧片,而是略带荒诞色彩的剧情片。它附带了若隐若现的喜剧元素,但本质上却是一部严肃电影,主题不仅不艰深晦涩,相反宁浩试图表现的,倒与一个社会长期热点不谋而合,即“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苏西)
观影代入感强 讽刺感拉满
电影里集齐了各个行业的人,有大明星、导演、资本家、打工仔和普通农民,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这些人因为拍戏产生了交集。乍一看他们都在为同一件事努力,可是这种连接不堪一击,因为大家所追求的目标并不统一,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是软弱无力,谁也无法理解对方。
一直是偶像派巨星的刘德华,在影片里也毫不避讳各种“自黑”的桥段,且主角设定和刘德华本人有很高的重合之处,观影过程代入感非常强。刘德华饰演的大明星刘伟驰隐婚隐育、讲究番位、自以为是、出行排场大,明星间阴阳怪气,为拿奖接演农村片,资本入侵电影圈、疯狂粉丝和键盘侠网暴,不求真相只为止损的危机公关……这些都是我们想象得到的事情,毕竟互联网时代也这么久了,内娱的光怪陆离我们也见识了不少。就像电影中那句台词“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难道真的无法沟通?”这句话在刘伟驰身上得到了答案,身为一个在领奖台上能如鱼得水化解危机的情商高手,却在私下的生活里与老婆孩子说不到三句话就开吵。长久以来在上流环境中养成的傲慢与偏见,让他无法感同身受,看到田地只会想到诗意而看不到背后的艰辛与付出,讽刺感拉满。(孟加拉瓜小土豆)
炒冷饭没新意 欠缺吸睛爆点
《红毯先生》几次更换档期,从另一个层面说明这部电影根本不知道应该有个什么样的定位。本想着借春节这个大盘子多分一杯羹,却没想到这个大盘子被别人占得干干净净。更没想到,三月又遭遇“黑马”,一点都没占到便宜。想想贾玲的聪明就在于此,她从始至终就看准了春节档期,拍的就是能让全家人坐在一起看电影的内容,宣传也是这个口径和方向。《红毯先生》几次三番没搞清楚定位,就是自乱阵脚。
这部电影的卖点,看过来看过去,都是把一些很老的梗拿来调侃和二次解构。有关刘德华身上老掉牙的几个桥段,比如耍大牌、拿不了影帝、隐婚等,都已经不能再刺激起观众对这些内容的好奇心了。此外,讽刺娱乐圈的题材和故事,对普通观众来说太过新颖和陌生,很难引起共鸣,即便影视老将压阵,也没有改变票房、口碑具不佳的局面。刘德华拿自己结婚的事情如此调侃,也没能换回来相应的票房。(马斯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