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2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曾宇姗 崔晓旭) 前不久,《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开播。作为“大江大河”系列的最终章,该剧延续了前两部的质感和热度,收视率稳稳靠前,收官时豆瓣上近43万人给出8.8的高分。
放眼国剧史,一部系列剧横跨数年还有这么高热度,观众一直为剧中人牵肠挂肚,实属罕见。
《大江大河》系列为何如此迷人?除了精良的制作,究其根本,还是因为它再现了剧中时代的光彩。最新播出的第三部以20世纪90年代为背景,以宋运辉、雷东宝、杨巡、梁思申的个体奋斗为线索展开故事。通过几位主角的命运沉浮和奋斗历程,观众们从不同角度窥见了国人在改革开放浪潮里的精神气质,更感受到人物所传递的力量。
主角故事依旧精彩配角形象生动鲜活
等了三年,《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终于来了。雷东宝、宋运辉、杨巡三位男主角故事依旧精彩,令我心潮澎湃。
真的喜欢宋运辉这个角色。当农药厂陷入困境,他临危受命,不仅是农药厂的救星,更是时代的缩影——一个充满激情、智慧和勇气的改革者。宋运辉的每个动作、每个眼神都透露出对事业的坚定和对未来的憧憬,展现了那个时代人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
而雷东宝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在新的一部中依旧风头无两。他带领村民推进产业发展,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坚定。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他对乡村、对村民的深厚感情和对改革的深刻理解所铸就的。每当看到他站在那片热土上振臂一呼群起响应,我就在心里感叹:这才是真正的领导者!他懂得如何点燃人们的热情,引导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这在当下也值得品味。
除了主角外,《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还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立体的配角形象,为故事增添了诸多色彩和深度,充分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复杂性,他们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都牵动着我的心。
我觉得,这部电视剧可以称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长卷,它记录了时代的风云变幻、人心巨浪,也记录了我们这代人的思考和追求。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只要有信念、有勇气、有智慧,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汪清)
亮点槽点并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看了《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既发现了惊喜,也有难言之处,亮点槽点并存,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主旋律大剧。
它最大优点是歌咏几位主人公无私奉献、坚强不屈的奋斗精神,但也因此把几位主人公渲染得有些脱离现实。比如,展现宋运辉、雷东宝无我无私和大公奉献的高贵品质,但现实中又有几人真的如此?同时,因为太注重主旋律的立意,反而弱化了抨击丑恶的一面,导致有些剧情桥段缺乏抨击力度,缺乏展现人性善恶的深度。比如,宋运辉刚到农药厂,冒出来的“农民喷洒农药中毒而死”的剧情桥段,就是典型的为了美化主人公弱化人性丑恶,让人看得有点不知所措。
网友提出,第三部剧情拖沓有注水现象。我认为这部剧本身就是不紧不慢、娓娓道来的叙事风格,剧情节奏自然是按部就班缓缓推进,算不上注水,如同相声层层铺垫最后抖出响亮的包袱。这样的处理方式很独特,弊端大概是提高了观看门槛。 (雨霖铃)
故事张力小了许多但有值得细品之处
对比前两部,《大江大河之岁月如歌》的故事张力小了很多,这是最直观的感受。不过,其中的原因可以理解:客观上,前两部的故事线处于时代巨变,几个主角命运由贫奔富,过程惊心动魄,历经生离死别,第三部每个人只是在自己的河道前行;主观上,编剧对原著的调整削弱了故事的精彩,原著对宋运辉权斗、离异再婚,雷东宝出轨、杨巡乍富之后对过去恩人的微妙态度,都有细致描写,剧集弱化了灰色地带,原本立体的人性单薄了。
此外,剧集面对复杂的利益分配,人物关系变得“黏黏糊糊”,这让我这种“爱恨分明”的观众觉得不够畅快。突出的表现莫过于雷东宝和小雷家村的故事。过了同甘共苦的创业初期,面对利益分割,小雷家村的关系千头万绪,甚至雷东宝几个亲密“发小”也多少起了异心。这不由得让人看清,时代洪流之下,每个人都基于各自立场和判断做出选择,朴素挚诚的共同体似乎不复存在,令人唏嘘的同时少了几分全心投入的共情。
不过不够“好看”并不意味着这部剧不是好作品。从第一集开始追,我承认,若沉浸其中跟随主角们一起沉浮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还是能够感受到第三部没辜负前两部的品质,至少在人物成长方面,每个主角都有新的变化。其中亮点是出现了一位足够饱满的女性——彭阳厂技术大拿曹工。她专注竹胺研发,具有科研工作者锐意钻研的专业精神,又能立足副厂长的管理本职,一心带领彭阳农药厂走出困境。她的出现,让奔涌的时代有了女性科研工作者的身影,也让人对后续剧集的“半边天”充满期待。 (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