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 “致敬新时代里每一个拼搏奋斗的你,我们都是奇迹的创造者。”
电影《奇迹·笨小孩》讲述易烊千玺饰演的景浩为了妹妹高昂的手术费,在深圳与一群“打工人”奋斗创业的励志故事。影片自春节档上映以来,凭借良好口碑已突破13亿元票房。
在这背后,电影的美术和造型工作也是“奇迹的创造者”,为影片增色不少。本期《幕后》,跟随《奇迹·笨小孩》美术和造型指导李淼,看他如何以真实为本,用细节“说话”,打造电影里的“奇迹世界”。
场景1
景浩和妹妹的家
“工作量很大,也很细碎,”李淼介绍,《奇迹·笨小孩》虽然是现实场景,但特别庞杂,几乎都要经过加工改造,比如只拍一天戏的场景,他们就要提前工作半个月或一个月进行改造。
原本剧组考虑在摄影棚里搭建景浩和妹妹的家,后来在深圳港下城中村找到了一个特别合适的楼房和拍摄空间。
“可能也就是七、八平米,进去五个人都没有地方插脚”,李淼说,他们在这个房间基础上又把面积压缩得更小,把床、沙发、桌子、柜子等家具都重新改成小一号的,显得拥挤也真实。
虽然景浩的家看上去有些破败,但整个色调采用的是暖色调,比如沙发和墙壁壁纸都改成淡淡、旧旧的黄色,门上贴有黄色的标签纸,地板也铺成浅粉色。
李淼说,“我们并不想呈现他的生活有多么多么的穷,即使收入偏低,他依然拥有一个很温馨的家,依然还在努力地营造一个温暖的环境。”
房间的内景布置同样很丰富,尽可能多地用道具细节来展现兄妹俩的生活状态,比如拍他们吃饭,画面背景可以看到他们的生活照,妹妹背的乘法表口诀等。
“导演有一个很明确的想法,他不希望电影里有废的镜头,希望用最少的镜头来交代最大的信息量。”李淼尽力贯彻文牧野的创作理念,在每个镜头里尽量塞满这些有用的信息。
场景2
好景手机维修店
景浩经营的好景手机维修店是电影里一个令观众印象深刻的场景。
原本店面非常大,美术组则把面积整体缩小到五、六平米,和他的家一样狭窄拥挤。
维修店里摆放了很多维修工具,还有景浩的手机维修授权证书和参加华强北维修技能大赛的奖状等,在工作环境里用美术细节突出了他个人的维修技能。
在追求场景真实感的同时,李淼也想在这个环境里体现出影片的美学风格。
通过实地采风,他们发现深圳街道店铺贴满的广告,一张纸就写满了又大又多的字,信息都很直白。于是他把这些元素都罗列到好景手机维修店里,用大量的汉字排列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拥挤美感。
在《我不是药神》的神油店里,有一个会说“欢迎光临”的印度小木偶。在《奇迹·笨小孩》里,景浩的维修店也有一个手拿广告牌、会说“欢迎光临”的小机器人。
李淼透露,文牧野导演特别希望把《我不是药神》的这个经典小桥段延续到这部电影里。他们就用收音机特别设计改造小机器人,插上磁带,就会发出“欢迎光临”的声音。
道具
55步的拆机流程图
景浩创造奇迹的机会是要在规定时间内交付质检率达到一定合格标准的拆解手机零件。为此,他租用厂房、雇佣了一批工人根据拆机流程图,加班加点拆卸手机。
李淼介绍,美术组一共准备了300多部可以拆卸的纯新手机,200多部老旧的二手手机,和一千多部封膜的假手机,总共加起来有一千六百多部手机用于电影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