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从业者怎么看?
面对这一不可避免的趋势,电影从业者也有不同的选择。在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论坛上,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CEO王中磊认为,应重视窗口期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他并不排斥互联网,互联网在电影的营销、发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助力。不过他认为,电影窗口期的缩短确实会影响电影院放映的吸引力。从仪式感、情感共鸣等方面来说,很多商业类型电影在电影院的体验是非常不同的。另外,互联网对电影的版权保护也带来巨大影响。
王中磊 北影节官方供图
导演陈思诚则认为,未来,影院电影和流媒体电影会越来越泾渭分明。在他看来,未来只有两种电影值得观众走进电影院,一是工业性强大的电影,具备较强的视听效果和沉浸感。二是社交性、话题性较强的电影。
陆川 北影节官方供图
“我希望互联网平台跟传统影业是一种相互成就的关系,而不是相互埋葬的关系。”导演陆川认为,互联网会让一个作品的生命力更长,比如奈飞的《爱尔兰人》《婚姻故事》并没有因为在网上而损失了品质,而是突然产生了新的语言,这是他比较期待的东西。陆川还透露,他的公司正在尝试做网络电影的项目。
在今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中影和华夏电影的负责人也透露,除了线下影院的电影发行外,将大踏步地推进线上电影的发行工作。上影集团负责人也表示,在线下业务方面,会加速和线上渠道以及流媒体的融合整合置换。
李迅 北影节官方供图
在北影节论坛上,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李迅分享称,最近几年,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都开始加强与流媒体平台的合作,探讨如何利用流媒体进行宣发、推动艺术电影的发展。
“我觉得他们的花招完全不如我们,我们的平台、营销策略已经远远超过他们。”李迅认为,国内有非常好的基础,能够在线上线下进行融合的操作。(来源:中新网客户端 袁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