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电影票房市场大盘报收5193万元。由福建恒业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误杀》单日票房1194万元,票房突破11亿元大关,刷新犯罪剧情类型片的票房纪录,这是福建电影人贡献的又一部惊喜之作。
硕果
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中国电影收获了642亿元的票房成绩,较2018年同期增长5.4%。其中,福建电影硕果累累,在业界崭露头角,展现出“福建军团”厚积薄发的力量。
福建籍导演陈凯歌《我和我的祖国》创下29.68亿元票房纪录;王小帅导演在福建连江拍摄的《地久天长》包揽了第69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银熊奖”“最佳女演员银熊奖”和 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女主角奖”“最佳编剧奖”等奖项;福建籍演员姚晨监制并领衔主演的《送我上青云》荣获了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配角”;由福建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古田军号》则喜获“五个一工程”奖“特别奖”,并揽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音乐奖”、“最佳男配角奖”双奖……
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佳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折射福建电影聚焦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创新创造的繁荣图景。
回归
繁荣的背后,是一批福建电影人的回归。
2018年,在上海创业的泉州籍导演、监制、出品人吴飞跃与两位福建籍电影制片人邱培贤、蔡庆增,为响应平潭大力推进文化影视产业的号召,在当地创办了福建海角影业有限公司,并合力扶持、出品了电影《第一次的离别》。
影片问世后,荣获柏林、东京两大国际A类电影节的最佳影片奖项与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的三项提名,成为一匹“黑马”,并入选教育部、中宣部《第39批向全国中小学生推荐优秀影片片目》,为平潭本土影视企业的国际化高水平发展开了个好头。
同样关注推动着福建电影发展的,还有朱玮杰。身为80后的他因从小热爱电影,毅然决然前往北京创业。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他带领无限自在传媒在电影营销上写下了200亿元票房的成绩单,实打实地成为了中国电影营销第一股。
在厦门举行的第28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上,朱玮杰“回归”本土,将发行电影、联合出品、宣发电影项目落地厦门,共同推进环岛路四公里影视示范段的开发,打造厦门“影视城市会客厅”。
东风
回望2019的中国电影,着实不易,虽说票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实际却面临着融资困难与洗牌期,业界人士将其视为“影视寒冬”。朱玮杰认为,挑战与机遇并存,“提高专业能力是立足的关键”。
同时,政策面也不断传来好消息。
以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为契机,厦门巧借东风,于去年8月出台了影视产业专项扶持政策——《厦门市进一步促进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规定》,同期还发布了《厦门影视产业发展规划(2019年—2025年)》,为厦门影视产业描绘了发展蓝图。
去年10月,平潭也发布了《平潭影视政策二十条(修订版)》,在2018年出台的《促进两岸影视产业合作发展的实施意见(修订版)》和《促进影视产业合作发展的实施细则》基础上进行优化修订,相较原政策更加贴合平潭实际、突出对台特色,综合优惠力度更大、可操作性更强。
吴飞跃说:“政府对电影产业的重视与支持,给了我们扎根福建家乡持续做电影的动力与能量。未来将重点创作出品关于‘两岸融合’的题材,拿出更多国际获奖、有影响力的优秀影视作品,来回馈福建。”(福建日报APP-新福建 福建日报记者 肖榕)